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第十一章:办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一章:办学

  

张洛的“农业”技能提供了两个属性点。

  张洛得给基础属性加上。

  迷人度可以先被排除。

  自己现在的处境还仅在生存阶段。

  什么结婚,吸引人的事远着呢。

  速度暂时张洛也用不上。

  最后在智慧和力量中间琢磨着。

  如果全部加力量属性,自己干农活会变得轻松些。

  “农业”技能的经验也会不停的增长。

  好处还是很多的。

  反之加在智慧上,好处同样不少。

  张洛本就头脑灵活,且智慧属性再加2点,会有质的提升。

  日后走科举,考功名都用的上。

  张洛内心冲突着,最终还是选择2点都加在力量上。‘

  做人还是得考虑现实情况。

  饭都吃不饱,还读什么书啊。

  另一点是现在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多点力量就是多点本事。

  镇海卫在对抗倭寇中死了不少人。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

  半路咔嚓就太不划算了。

  属性点加上后,张洛感觉一道道劲力朝身体里乱串着。

  明显觉着整个人的力道强了许多。

  张洛试着朝前猛力一拳,力量快速集中起来。

  双拳打出还带着强劲的风力。

  “师兄,可以吃饭了。”

  厢房外传来小珠的声音。

  张洛赶忙打开屋门。

  和张小珠一起去往厨房。

  张旺生早就坐在椅子上等饭了。

  看着走进来的张洛。

  小愣子擦了擦眼睛问道:

  “我怎么觉着你的块头变大了?”

  张洛心想张旺生还是有些见识的。

  百户家庭,一下就看出了不对劲。

  张洛一边拿来碗筷一边说道:

  “活干多了,力气不就长了,有什么问题?”

  小愣子摇了摇头说道:

  “不对,不对。我堂哥说过,农民干活很耗身子。”

  “哪有越干越壮的道理?”

  张洛喝了口粥,看着张旺生一副民科的样子。

  真没想到卫所的百户懂得这么多知识。

  看来自己是低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了。

  “我的百户大人,你家有书吗,兵书也行。”

  张旺生一脸警觉的说道:

  “你要看兵书干嘛?”

  “大明有规矩,普通人是看不得兵书的。”

  张洛发现自己犯了蠢。

  在古代与兵务相关的东西一般人是不能碰的。

  张洛笑了笑说道:

  “我主要有些无聊,想找些书看看,兵书我最感兴趣。”

  张洛又转头对三爷说道:

  “三爷你之前说我们卫所是有学堂的吧?”

  三爷放下筷子,说道:

  “嗯,村口那间屋子原本就是学堂。”

  “不过太久没人用,已经破旧了。”

  张洛接着问道:

  “那学堂里应该有些书吧?”

  三爷说道:

  “学堂的书都收到我屋里了,平时都没人看。”

  “怎么你想借那些书?”

  张洛点了点头,穿越到明朝现在快一个月了。

  张洛一本书都没见到。

  算是感觉到了古代普通人学习的困难。

  先不论一个家庭供不供的起人读书。

  单单高昂的书价就让大部分知难而退了。

  在书籍印刷已经成熟的大明朝。

  书包的单价依就昂贵。

  像三爷家这种家里有地的人,饭都还没吃饱。

  哪有闲钱有买书啊。

  张洛之前问过三爷,明朝的科举以八股为主。

  考四书五经,比前朝宋的门槛要低很多。

  可单单一小本《孟子》就卖3-6钱银子。

  这还是因为福建是印刷大省。

  有惠民政策存在。

  6钱银子足够买一大袋大米了。

  太平时期,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不过三四两银子。

  买齐全部四书五经,就接近一整年的收入了。

  书本的溢价程度可想而知。

  看到三爷有些犹豫,张洛说道:

  “三爷,这些日子,荒地开垦的差不多了。”

  “教书的事情我可以帮忙。”

  “我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才子,但还算认识几个字。”

  三爷杵了杵拐杖,说道:

  “你打算把卫所的学堂再开起来?”

  张洛点了点头,说道:

  “有这个意思。”

  所谓卫所学堂,就是卫所里的学校。‘

  是太祖洪武皇帝亲自下旨,在各省卫所办起卫学。

  卫所学堂间也有区别。

  像福州的卫所学堂,单读生就有30人。

  还不计算附读在学堂的人。

  此外福州卫所学堂有办科举,和选拔考生的资格。

  地位和县里的官方学堂所差无几。

  镇海卫的学堂,是百户们一起筹钱请县里的先生。

  来给学堂里的人教书。

  没有县衙里的银子支持。

  更没有选拔乡试的资格。

  但在偏远地区,能够把学堂办起来已经是件了不起的事了。

  三爷的思绪不禁飘到了几十年前。

  那时的东南地区还是很安稳的。

  镇海卫每日欢声笑语,尚未完全衰败。

  自己也和一些同年在卫所里读过书。

  念过《论语》,被先生打过手心。

  那时的镇海卫几乎家家能吃饱饭。

  不少人都想人自家的孩子读书。

  看看有没有跃过龙门的机会。

  不过镇海卫的人大多不是读书的料。

  几十年下来,没有一个人获得过生员资格。

  之后随着镇海卫的彻底衰败。

  卫所没有了银钱支持。

  读学堂的就渐渐少了。

  三爷就是那时候被家里从学堂里揪了出来。

  三爷回过神来,看着张洛说道:

  “镇海卫现在这副模样,是办不起学堂的。”

  “卫里里也不会有人把孩子送来学堂。”

  张洛站起身子说道:

  “侄子我知道卫里的现状。”

  “也没打算收多少人。”

  “只想着让卫里有个能读书的地方。”

  三爷又说道:

  “读书写字,要纸砚笔墨,卫里没钱。”

  “这倒没事,可以先用竹笔和木板代替。”

  张洛继续争取道:

  “我办学堂不是让卫里的人去科举。”

  “就是认认字而已,不会占用太多时辰。”

  三爷摸了摸胡须,终于点头说道:

  “你执意要做,老夫也拦不住你。”

  “你先去旧学堂里看看吧,里面板凳估计都用不了了。”

  “吃完饭,我会去给你拿几本书。”

  张洛兴奋的说道:

  “多谢三老爷!”

  收拾完碗筷,三爷杵着拐杖给张洛拿了好几本书。

  临交前,又让张洛保证会带卫里所有想读书的人认字。

  张洛欣然同意,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

  张洛不相信多带几个人认字,会把他累死。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