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明:爷爷,我们一起跑路吧! >第173章 一路上的奇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3章 一路上的奇遇

  

“这一次,你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双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当你真正了解了普通人的生活时,你呢?”

  朱元璋长长吐出一声浊气,似乎是在给自己鼓劲。

  “当你的眼中,有了人民的苦难,你就会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我们的艰辛,那个时候,你就有资格做一个诸侯了”

  “我想,以诸位的见识,诸位已经有资格做一国之君了!”

  "我希望,我相信,在未来,我会让你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是一位贤君。"

  “到了那一天,我会帮你,帮你哥哥!”

  这个时候,三人都是失声痛哭了起来。

  “我,我,我明白了。”

  "他们都是好样的!怎么还在这里哭!”朱元璋一脸不耐烦的对朴仁勇挥了挥手。

  朴仁勇见状,拿出了一只黑漆盘子。

  而在这个黑色的盘子中,还插着三条翡翠腰带,正是朱元璋在离开之前,送给他的。

  “我给你一件东西,等你出了京,看到这个东西,就会想起我,所以,我把这个东西,给你看看...”

  “这是对你的一种仁慈,也是对你的一种惩罚!”

  “若是你想要作恶,就看看这条腰带,看看我在宫中,是如何鞭打你的,或许,你就不会作恶了...”

  朱椿将玉带系在了自己的腰间,神色平静,他难得被人打一顿,朱檀、朱柏两人都忍不住瑟瑟发抖,一副悲痛欲绝的模样。

  “我不想…”

  朱元璋大手一挥:

  “你们都回头,让我们仔细检查一下,后面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朱柏红了眼睛,他将腰带后面的配饰转到前面,声音有些颤抖地道:

  “父亲,让我多看看你一次…”

  “好,好,好...”朱元璋心中一喜,忽然面容一动,对朱柏露出一丝笑容。

  “怎么,你不想跟我说话了?”

  朱柏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低下了头,一言不发。

  马皇后看到朱雄英,也是唉声叹气,又是拉又是拉,唯恐自己做错了什么。

  “哎,你第一次出这么大的远门,我还真是担心啊。”

  朱雄英握住了马后的一只小手,微微的颤抖了一下,然后看向了朱棱和朱捆。

  “二伯三伯都是身经百战之辈,绝不会让我吃亏的...况且,我也是雄心壮志之人,岂能畏首畏尾...”

  “你说的对,我孙子已经长大成人了。”马王妃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从怀中取出一个袋子,递到朱雄英面前。

  “这里面,有一些衣服,还有一些食物。”

  马王妃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包裹往上一推,看向了朱雄英。

  “你和纪晓,都是大块的,有皱纹的,都是大块的,给你二舅,三舅。”

  房间内非常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哪怕是很轻的声响,还是逃不过朱棱、朱捆的耳朵。

  而且马王妃也没有隐瞒他们的打算,这让两人哭笑不得。

  “母亲,你可真够偏爱的……”

  "嗯?"马夫人抬起头来,怒目而视,一把揪住了朱棱的耳垂,厉声喝问。

  "我怎么偏袒你了?还敢跟我抱怨?在边陲之地的所作所为,我还没有跟你清算,现在给你一个粗糙的馒头,你就觉得委屈了?”

  “啊……母亲,好痛……”朱棱惊呼一声,看向朱捆,两人都是一副苦涩的表情。

  马后放下了她的胳膊,继续说道:

  “我让你二人将我大孙送到凤阳,一来是为了弥补我的过错,二来也是为了我和陛下的信任,一定要将我的孙子送到我面前,让他吃饱喝足”

  “嗯,等我把所有的食物都吃光了,我就把我孙子最喜欢的拉面,还有我孙子最喜欢的拉面,还有一碗有汤的拉面,我要让他们多给我孙子一些油汁,还有一个煎蛋...”

  就在马王妃絮絮叨叨的时候,外面传来了朱元璋的一句话:

  “说吧,有完没完?”

  “是是是....”马王妃连忙称是,然后带着朱雄英离开。

  朱元璋转过头来,看到了一袭粗布麻布长衫的朱雄英,欲言又止:

  “布衣,草鞋,还有干粮,走!”

  朱檀、朱椿两人再次泣不成声。

  “父皇,母后,请多加小心,我先走了。”

  朱元璋一言不发的挥了挥手,目送着几个人离开,朱元璋这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闭目养神起来。

  朱标从一开始就没有说话,直到这个时候,他的声音很小。

  “我要送他们一程…”

  朱元璋闭目养神,挥了挥手,一言不发。

  良久之后,他才张开眼睛,侧着脑袋,呼唤着雷大虎:

  “大老虎”

  “你也和他们一起,你要带领3000人,一部分人在前面带路,一部分人在后面,剩下的人,你要保护他们,但是...千万别让他们看到你”

  “但凡遇到强盗强盗,即便是朝廷将士,若无我的令符,妄图接近他们,即格杀。”

  “是!”雷大虎一口应下,眉开眼笑。

  虽然在皇宫里很舒服,但他更愿意待在军队里。

  朱雄英等人在王府大门处,牵了一匹骏马,策马出了王府。

  他和朱椿等人还好,步行一趟,坐车两趟,而朱棱和领头的两个人,则是在前面开路。

  至于朱捆,那就更倒霉了,一个是骑,一个是步行。

  但是朱元璋却难得的仁慈,将所有人的坐骑都分到了缰绳上。

  这些马儿虽然速度慢,但背脊粗壮,不仅性情温和,而且坐在上面,还非常的柔软。

  朱椿等人坐在马背上,低低的抽泣着,就连朱雄英也是一脸的郁闷。

  最开心的莫过于朱棱了,他这段时间来京中,心中忐忑不安,唯恐朱元璋会找他算帐。

  现在出了京,他可以尽情的享受生活,等这件事情办好了,他就可以继续回西安,为所欲为了。

  他下定了决心。

  “谁敢说我坏话,等我回来,谁也别想好过!”

  朱标一直将俩个人,带到了城外,跟俩个人聊了许久,这才板着脸,对着朱雄英说道:

  “记住你二舅和三舅的忠告,去凤阳之前,一定要去你曾祖父的坟前,若是被我发现,你一离开京,就像个疯子一样,小心你的屁|股!”

  见朱雄英没说话,他提高嗓门道:

  “你听到了吗?”

  朱棱笑着打消了这个念头。

  “哎,兄弟,你可真行啊。”

  朱标不等他说什么,直接插口道:

  “你以为他不是在说你们吗?”

  “以前的事情就算了,以后两位若是还这么乱来,可要小心了!”

  “你竟然想到了这种事情!”

  朱桂尴尬的不说话,朱济嬉“扑哧”一声,哈哈大笑了起来。

  但当他看到父亲的目光时,他立刻闭上了嘴巴。

  这是他们离开京的第三日。

  出了京师,王冲就感觉不是很热闹了,只有几个大型的坊市,还能隐隐的感觉到熙熙攘攘的人流。

  除此之外,大部分都是农田,荒野,还有一些房屋。

  二月份,又到了开春的时候,田间地头,已经挤满了人。

  春天播种一粒种子,秋天收获一粒种子。

  朱雄英等人虽然骑着马匹,但是看起来还是很诡异的,没有几个人会把更多的力气花在他们身上。

  大多数人只是抬头看看,就急忙低下头去,继续锄草、翻地。

  只有少数几个看起来很热心很精明的老农,才会高声询问。

  “从哪里来,要到哪里走,要不要休息一下,要不要喝点什么?”

  朱棱、朱捆则和往常一样,只是默默的拉着马匹,偶尔扭头向朱雄英等人汇报一下自己看到的情况。

  那十多名护法也十分悠闲,朱雄英等人翻身上了马背,朱雄英等人行走,他们便骑着马跟在后面。

  但朱雄英等几位皇子却是受不了,一个个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就是那朱椿,也没了往日的潇洒,被狂风卷起的尘土,弄得一身尘土。

  最重要的是鞋子。

  朱雄英从未穿过这样的鞋子,第一次穿,她的双腿已经被踩出了水疱,每一次走路,都会刺痛她的心脏。

  每天夜里,朱棱都会从他的一条尾巴上,扯下一条头发,为朱雄英把腿上的水疱擦掉。

  朱棱一面挑选,一面开口道:

  “用我的辫子把水疱拔出来,很快就好了,而且没有脓水...”

  除此之外,朱棱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例如编织草鞋子所需要的材料,就有好几种之多。

  他回答道:

  “水稻一般用于长江南部,竹子一般用于蜀地,河南和关中使用的是小麦秸秆,山西,北平,辽东使用的是蒲公英...”

  跟朱雄英在一起,他比谁都有耐性,把大明的风俗习惯,都说得头头是道。

  接下来,他又从各地的气候,庄稼,粮食,军队等方面,说了一遍。

  朱棱在说着话时,也是喋喋不休,他的知识,也是相当的渊博与坚实。

  心情好的时候,还能围着朱雄英的床头絮絮叨叨的聊上两个小时。

  这种新鲜的东西,让朱雄英对晚上的来临,充满了兴奋。

  此刻,已是傍晚时分。

  朱雄英环顾四周,却见朱柏和朱檀两人,正拿着一根棍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步履蹒跚。

  此时夕阳西下,将所有人都染成了橙色。

  朱雄英看了看天光,决定还是先去附近的一个落脚点吧,不然等到晚上再在外面睡,那可就糟糕了。

  不过,当他看见朱棱、朱捆两人依旧慢悠悠的拉着马匹时,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朱檀再也忍不住,将手中的木棍往地上一丢,转身就往路旁的杂草上一躺,大口大口的喘息着:

  “好痛...好痛!”

  说着,他还用一种哀求的目光,望向了朱棱。

  “二弟,我们休息一下。”

  他也清楚,即便朱雄英这个大孙子,此行也必须听从朱棱、朱捆等人的安排。

  朱棱眉毛一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对朱檀道:

  “起来”龙尘淡淡的道。

  朱檀很不服气,羞涩地回答:

  "我不要……"

  他的话音未落,便被朱棱一鞭狠狠的甩在了脸上,在甩动的同时,朱棱还在不停的咒骂着。

  “快!你这副婆婆妈妈的嘴脸是从哪里学来的?”

  朱棱这一鞭,力道十足,朱雄英甚至能听到他的鞭子带起的劲风,‘呼’的一声,吓得朱檀瑟瑟发抖。

  被抽了一记,朱檀一言不发的站起来,抓起地上的木棍,跌跌撞撞的继续往前走。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道路两旁的农田里,已经有不少农夫收拾完东西,正打算回去。

  一个老人,肩上挎着一柄铁锹,铁锹柄上吊着一只空箩筐,正从农田中走出,朝着大路上走来。

  他本想多呆一会儿,可今天村里有一家人要结婚了,他必须要参加。

  这位看着还算和善的老人,慢吞吞的来到大路旁,蹲下身子,将地上的马粪拾了回来,丢进了大路旁的田野中。

  这名老人看起来六七十岁,留着花花的胡须,不过他的速度很快,很快就跟在了朱雄英等人的身后。

  “怎么回事?

  “年轻人,你从何而来?”

  朱棱面色僵硬,一言不发,朱捆也是抱了抱拳,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前辈,我们来自应州。”

  “哦。”老人点了点头。

  “什么地方?”

  别看这位农夫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为人和善,可他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质询,却让一众诸侯很难有什么好印象。

  甚至就是朱绑,也有点意兴阑珊,随便应付了几句:

  "中都凤阳",龙城,龙城

  “嗷...”农夫再次点了点头,他摸着自己的胡须,想了想,然后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了来时的方向。

  “滁州,沿着这条路,大约四十多公里吧...”

  说着滁州,这位农夫就想起了以前的事,神色有些怀念。

  “滁州,我想起来了,那里有一座醉翁亭。”

  "没错!那是醉翁亭,我当年还能走路的时候,就经常来看看,很多人都是从外地来的...”

  听到醉翁亭三个字,朱棱脸色顿时一沉。

  年轻的他,在大通殿念经的那一次,被宋濂揍得双手都快肿胀起来,就是因为要记住《醉翁亭》这首诗。

  一念及此,朱棱转身对身边的护卫摆了摆手,让他们赶紧将这啰嗦的老人给轰出去。

  就在这时,那名老人开口了,他哈哈大笑着,向朱棱等人发出了邀约。

  “哈哈哈,现在时间不早了,路上也来不及了,要不然,你们就在我们村子里休息一夜吧,正好村子里有人要结婚,我们还要办酒宴呢!”

  朱棱一怔,学着那名农夫说过的,又说了一遍:

  “酒宴?”

  “好的好的。”农夫嘿嘿一笑,用手中的铁锹,抵在了林梦雅的肩膀上。

  “王山仁家唯一的儿子,和隔壁村子刘员外家唯一的女儿结了婚...”

  说到结婚,这位老者的声音很是激动,似乎对即将举行的宴会很是满意,他一边说着,一边还带着一丝感慨,给王善人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是啊,是啊。

  “这位王善人,当真是个好心肠...村里、镇上,但凡有什么事情,他都不会拒绝的...”

  在那名老者絮絮叨叨的时候,朱棱面色才好看了一些,便在这吃饭了。

  这几日,朱雄英也没吝啬,很慷慨地给了他们几个包子和包子,不过,他对包子和包子都不感兴趣,他要的是一块能让他嘴巴里都是油水的肉!

  而那三个人,更是激动的差点跳了出来,要不是看到朱棱手中的鞭子,他们都想要催促了。

  朱雄英也点了点头,他倒不是真的想吃,而是现在已经是傍晚时分,必须要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只是他觉得路人也能吃饭这件事情很是古怪,于是便又问了一句。

  “这位王善仁是谁啊,难道我们只是一个路过的人,也能进去吃饭?”

  “好,好,好。”

  “汪善人...早年是个木匠,勤劳肯干,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有了二百多亩田地...”

  他一边说着,一边抬头看向了那座被阳光照亮的小山。

  “喏,那边就是了,很熟悉的地方...”

  “实不相告,我还在他们家里帮忙呢...”

  “还有酒宴,虽然一般都是节衣缩食,但哪个男人嫁人,不想要一个盛大的酒宴?”

  “我们汪泉城堡人口稀少,如果有从南方到北方的游客,倒是可以聚在一起庆祝一下...”

  “如果你有礼物,可以给我一些礼物,如果你没有礼物,也可以祝我好运。”

  朱雄英就好像一头猫咪般,一直在认真倾听,这个时候,王冲却是一个很不合适的问题,打断了他:

  "那二百多公顷的土地是不是也要纳税?"

  他不明白,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眼睛明亮的小家伙,怎么会对这些东西如此的不感冒,反而对这些东西如此的感兴趣。

  但对于朱雄英的问题,他却是给出了答案。

  “给!”

  “他家境贫寒,却惦记着我们农夫……”

  “如果有人胆敢拖欠官府的粮草,我就让你祖祖辈辈都不得安宁,村子里的人都会骂你……”

  提到朱元璋,这位在前元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农民,声音中带着浓浓的感谢之意。

  朱雄英沉默的点点头。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