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明:爷爷,我们一起跑路吧! >第61章 想要加薪是不现实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1章 想要加薪是不现实的

  

他还年轻,杨妃对他严加看管,不许他一个人出门,皇宫中没有任何可以消遣的东西,而且十分枯燥,要不是如此,他也不会让护院们为他念经。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学生,朱柏等人都在忙着给自己讲课,根本无暇顾及自己。

  朱权的长长的睫毛,衬着他的眼睛,让他看起来格外的漂亮。

  湮吉(音译)

  一双大眼睛亮晶晶的,望向朱雄英,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影哥哥,下次我可以带你一起玩吗?”

  “好呀”朱雄英揉了揉他的脑袋,脸上满是笑容。

  “你要是觉得累了,可以来昆宁殿叫我,我们可以一起去钓鱼。”

  “失策了!”

  出了杨妃的宫殿,朱雄英收敛了笑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三卫已经被我抢夺了!

  快到黄昏时分,朱元璋才返回。

  虽然距离并不算太近,但朱元璋本人却是无所谓。

  不过朱标和朱雄英也只能走个过场,走个过场。

  今天的夕阳,特别的艳丽。

  两人站在大殿前,夕阳的光芒将两人的身影拉长。

  朱雄英很是欣赏这样一幅夕阳的画面,那是一幅凄凉而又充满了希冀的画面,让人浮想联翩。

  在落日的余晖中,朱雄英望着朱标的面容,上辈子,他的父亲并没有什么好下场,他的突然去世,给大明带来了无尽的悔恨,让人难以释怀。

  "但是现在,我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

  朱雄英心中闪过这个念头。

  朱标和朱雄英站在一起,看着远处的夕阳,叹了口气道:

  "日落西山,日落西山。"

  朱雄英这才反应过来,惊讶的说道:

  “你今年二十八,为何会有如此感叹?”

  “哎……”朱标揺摇了摇头,看着远处的太阳,一脸的伤感。

  "每天都被朝堂上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世事无常,我有时也会觉得自己很苍老

  朱雄英用力的拍了一下自己的手掌,鼓励着朱标。

  “爹,你误会了!”

  “当今大明,祖父就像一轮烈日,你身为大明太子,就像一轮冉冉升起的烈日!”

  “有皇祖在,为父就该奋发图强,大放异彩,大显身手”

  "让我大明,让我爹的名字,在这世间,响彻不休..."

  “呵呵,不错!”朱标一阵大笑声,一扫之前的阴霾,转过身来,冲着朱雄英道:

  “为父要为你做媒”

  “是谁?”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朱雄英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既然是爹娘做主,那他这个皇帝的孙子,第一个要迎娶心爱的女子,他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徐家小姐”朱标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

  陆小凤道:"是徐辉祖的女儿?"

  “是的。”朱标点了点头。

  朱雄英目光扫过远处尾随而来的一群人,突然凑到朱标身边道:

  “什么事?”

  “什么?”朱标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怎么可能!”

  然后傲然的,对朱雄英道:

  “不要说你四伯,就算是你二伯和三伯,我要对付他们,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朱雄英愣了愣:“这,这是为何?”

  朱标点了一下朱雄英的脑门:"你要是没弄明白,那就再好好琢磨琢磨!给我老实呆着,你外公马上就到”

  等朱元璋从马车中下来后,朱标立刻上前,一把抓住了朱元璋的手臂:

  "父皇"一字一句地说道。

  “狗腿子!”那人冷哼一声。朱雄英看了自己的父亲一眼,对朱元璋身后的宋讷更有了几分好奇,也不知道这家伙做了什么好事,竟然如此开心。

  朱元璋伸出一只手,指着朱雄英,道:“来!”

  朱元璋逛了一天,也没觉得有多疲惫,反而还挺兴奋的,回头跟几个手下说了几句。

  最终,朱元璋与朱标一手拉着一手拉着朱雄英,一路摇摇摆摆地走向了后殿。

  还没有彻底沉入地平线的太阳,将三人身后,拖出一道道很长的阴影。

  回去的时候,朱雄英对刚才的问题还是很疑惑。

  “陛下,我刚刚看到宋讷,好开心!”

  “啊,那个老头儿!”提到宋讷,朱元璋就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真是不争气,我们只送了他两块布料,两块绸缎,二十块钱。"

  “好了。”

  “结束了!”

  朱雄英目瞪口呆:大明的官员,待遇也太差了吧,翰林清贵,可一块布料,就能让人眼花缭乱!宋讷可都快七十多了,年纪也不小了,怎么...

  沉吟了片刻,林梦雅才试探着说道:

  “皇上,你是不是想要提高文武百官的待遇?”

  “加钱?”朱元璋看着裴子云:“加钱?”

  “做梦!”

  “既然他们有了官,我们就会赋予他们权力,让他们为民效力。”

  "做父亲的,总要有点本事,你看过哪个做父亲和母亲的人,会拿着一大把的银子回来吗?"

  随后,朱元璋对朱雄英郑重的叮嘱了一句:

  “而且,我们开出的薪水也很高啊!他们全家都能吃饱!”

  "谋士,谋士,轿夫,管家,这些人的工夫,总不能全落在咱们身上。让一让!

  他们要当官员,又不是要请幕僚!”

  朱雄英瞠目结舌:敢情这位爷爷早就已经知晓!

  当轿子从皇宫里出来的时候,年近七旬的宋纳,却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

  “田少,我……我该如何挥霍?”

  “喝酒?”

  “出发!”

  他是个很有道德的人,即使是朱元璋也很欣赏他的性格。

  京中的官员虽然穷,但也不是没有门道,大不了就是在客栈里做个对联,赚个盆满钵满。

  他又不是穷人,穷人怎么可能读书做官!

  宋讷的家乡,在河南的滑县,有二十多块田地,也算得上是富户了,但是因为交通不方便,所以她从来没有收过自己的银子和粮食。

  他在京里赚到的钱,大部分都分给了那些穷人家的读书人,让他们做学问,看到那些穷困潦倒的平民,他就会伸出援手,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

  最重要的是,想要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并不容易。

  “姐姐!”

  “姐”

  “可是我们都快被活活的饿死了,我们什么都没有!”

  朱元璋刚走到昆宁宫门口,就大声地嚷了一句。

  说完,他一指朱铭:

  “你母亲一定是在准备食物,你去拿一份奏章,我要在昆宁殿看一看。”

  “是”

  朱标刚说完,一旁的马王妃就走了过来。

  “大呼小叫的,二里地外都能听到,别惊动云扇!”

  "什么?怎么还没睡觉?”朱元璋虽然很疑惑,不过声音却压得很小。

  “姐,你有所不知,我们今天可是要参观国子监的,里面可是有好几百名学子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马王妃面前,趾高气扬,活脱脱一个毛毛躁躁的少年。

  “大明的文武百官,有一半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他们都是皇帝的学生”

  朱雄英被逗乐了,只有在太后面前,他才会表现的这么幼稚,他不过是出去了一天而已,却是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朱元璋又不是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有必要这么兴奋吗?

  “对对对,陛下的学生多好!”

  马皇后应了一声,将留给爷爷的饭菜放在桌子上:

  “我跟大孙一起用的,都是温温的!”

  陆小凤道:"你爱吃什么?"

  一箱蔬菜,一块腊肉,一碗羊肉汤,还有几个菜。

  这时,朱标拿着一份文件,从洪武十年到现在,因为父亲不在,文件都是由朱标亲自批阅,然后交给父亲过目。

  这份由他亲自批阅的奏章,不知是不是故意的,被他摆在了最前面。

  "父皇"一字一句地说道。

  “好!”朱元璋一手提着食盒,一手提着一份香喷喷的奏章。

  “什么?这个儿媳,也太厉害了吧!为什么要让她呼吸?”

  “呸呸呸,你的身体里都是蛆虫,多难闻啊!”

  朱元璋神色不变,一边吃着饭盒,一边喃喃自语道:

  “给你!”

  “免去他们一户的差事,赏金银二十元,还有一套衣服!”

  朱标、朱雄英两人面面相觑,沉默了许久。

  “是,陛下!”

  “我靠,我终于来了,真是难得啊!”

  一个穿着黑色长袍的老僧人,正在北平的城门前,对着上面的“北平”三个大字,破口大骂。

  他本是浙江长州人,祖上住在江南,忽然间到了边疆,甚是不习惯干燥寒冷的天气。

  他伸手揉了揉自己的脸:

  “将那瓶水拿来”

  身后,一个年轻的僧人惊恐的望着他,从他杀了两个军士开始,他就是这样的表情。

  从应天殿到如今,他已经逃走了数十次,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成功,或许这老僧就算是睡着了,也会闭上眼睛。

  眼看着那老僧将一罐清水倒入关防路引之上,任由那一张张纸张被流水冲刷,那名年轻僧人再也按耐不住:

  “这...这是怎么回事?”

  "哎!"那老僧却已是司空见惯,叹息道:

  "这官玺和我亲手所铸的还是有些不同的!"

  "这条路引,也就是用来忽悠忽悠太平府的官员。"

  "可是北平府是一座战火纷飞的军镇,想要混入其中的奸细,却是数不胜数,盘查极为严格。"

  “这张路引绝对骗不了人”

  年轻僧人一头雾水:

  “所以你可以用水来蒙混过关?”

  “骗不了你!”说完,不顾年轻僧人的怒目而视,嘴角勾起了一丝玩味的微笑。

  “不过,我们也能看到想要见的人。”

  “燕大人?”

  “不错!”

  “不行!”这个小和尚已经发狂,他要杀人,要假关防路引,他要自杀,他要被衙门抓住,他也要被处决,而且,他为什么要见你?

  “呵呵,这就是所谓的富贵险中求。”

  然后他就劝小沙弥:"不要惊恐,我自有办法!"

  北平是大明用来抵挡北元的第一线,是一处固若金汤的地方,是一处固若金汤的军镇。

  城墙上的瓦片和柱子上,都有一道道锋利的痕迹,一面面旌旗在风中飘扬,给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感觉,这就是北境城市的独特之处。

  由于是边镇,这里的人都很粗犷,有着北地男人特有的直率和冷酷。

  越是向北方,天气就越是寒冷,这还只是八月份,可是城市中的居民们都穿着一身单薄的衣服,军队进出城市,居民们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似乎根本不把军队放在眼里。

  他们早就习惯了。

  和王爷的身份比起来,这座府宅,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这个时候,朱棣才二十二,与他在边疆统帅的地位相比,倒是颇有几分文质彬彬。

  这也是他在部下中很受尊敬的原因。

  他是两年前调到北平的,但在军事和政治方面,他做得很好,短短不到六个月的功夫,便将北平的一切都处理得干干净净。

  果然,很多事情,都是要靠天赋的。

  此时朱棣正一袭白衣,带着一群侍卫和军官,在一张地图前指点着。

  俊朗的面容多了几分肃穆:

  “若要我统领大军,我...没有信心!”

  这是他的习惯,身为一方诸侯,他必须要有一支军队,他经常会和几个军士一起训练。

  而在辽东,纳哈出,乃尔不华,以及在荒野,以及在漠北边,都是我们的敌人。

  “呵呵,王爷!”一旁的朱亮笑着附和:

  "虽然他们号称是二十万人,但是其中却有很多女人和小孩。

  然后他低下了头,若有所思的道:

  “在下想来,最多也就五十万人,最多也就八十万人!”

  “可是他们都是铁骑,我们要对付他们,至少需要二十五万步兵,再多的话,我怕...”

  "哎!"朱棣又是一声长长叹息,转而说道:

  "我只是一时兴起,想和你聊聊……"

  “这一次的秋天提前下了一场大雨,辽东和大平原的天气要凉一些,我看父亲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发往北方的

  “否则大元帅和颖川侯爷来到这里,就不仅仅是为了训练,为了驻扎...”

  邱富忽然开口说道。

  他是一个粗犷的军人,刚刚满三十九岁,所以,他的容貌,并不是很好。

  “不管怎么说,大元帅也是王爷的老丈人,在北平,除非有军事上的事情,他才会出现,其他时候,他都是一脸正经的样子,这不是糊弄人吗?”

  "你邀请他吃饭,他却不来,你邀请他喝酒,你却不来,你邀请他吃饭,你却不来!"

  “嗯,他毕竟是个大元帅,眼光毒辣,根本不会把我们北平这种地方放在眼里。”

  “住手!”朱棣一脸怒容的说道:

  “丘福,我不希望你再说一次!”

  然后望向了外面:

  “别抱怨了!”

  “公忠体国,大帅有什么不对吗?你要当着妙云的面,说出这样的话。”

  “属下有错!”丘福一脸尴尬的笑容,再次开口。

  "嘻嘻嘻!"旁边一个正在把玩兵器的孩子哈哈大笑。

  这个孩子看起来只有十一二岁,一脸的天真,但是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似乎……

  朱棣好奇的望着那张带着笑容的脸,开口说道:

  "怎么,朱能?"

  “嘿嘿。”小朱对着丘福挤眉弄眼道:

  陆小凤道:"丘福叔,我是在嘲笑他傻!"

  “嗯?”朱棣扬了扬眉,在朱亮欲言又止的时候,摆摆手:

  “笨在哪?”李天命反问。

  “大将军身为大明大将,虽然与陛下有姻亲之谊,但若让人知道他与藩王走得如此之近,恐怕会给陛下与太子一个难堪,最重要的是,嗯……”

  朱能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是个有想法的人。

  "王爷固然智谋过人,但是...短短不到大半年时间,便能让北平各部臣服,只怕这些将领都是冲着大元帅而来

  “哈哈哈!”朱棣放声大笑,显然很是开心,他很了解自己的处境,军人都是悍不畏死的,特别是在北平这个和北元交战的地方。

  他能在一个没有任何建树的国家里说出这样的话来,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陛下的子嗣,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是大帅的女婿。

  只是他没有料到,这样的事,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看得出来,特别是现在大元帅和颖川侯爷对他如此不敬,以至于他的家人都在埋怨他。

  随后他转过身,对身旁的朱亮说道:

  "亮大…哥"朱亮长得并不难看,可是他的头却很大,因此在军队里,他被称为“亮大”,一般人也都这样称呼他。

  不过这一次,朱棣才意识到自己的儿子还在这里,直呼其名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于是便换了个称呼。

  "梁兄,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要将你的孩子带走了。"

  “本王若是有你这样机灵的孩子,也会心疼死的!”

  朱亮一脸的苦涩,揉了揉自己的鼻子:

  “殿下,我也是迫不得已,这孩子,实在是太淘气了。

  “他……他点燃了我的房间”

  "我和我的家人就在那间只有一半露出地面的屋子里睡了一晚,险些被冻得死去。

  “呵呵呵…”

  所有的士兵都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笑什么?”

  “参见公主殿下!”

  每个人的眼神都很凝重,就是皇帝也忍不住上前两步,向她行礼。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