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唐潜龙 >鼎尝知秋3
字体:     护眼 关灯

鼎尝知秋3

  

在李药师暂离中枢的几个月间,因有这位旷世军神统帅全局,六道行军获得全面胜利,大唐的对外关系,弹指之间产生擎天撼地的根本性改变。

  西北各部君长率先拜请大唐天子上尊号为“天可汗”,各以臣属自居,对李世民敬呼“万岁”。

  嗣后李世民对他们发出玺书,皆称之曰“赐”,自己署名“天可汗”。

  至于东北各部,两年半前李药师出将入相,成为关内道行军大总管之初,曾与李世民米盘推演,当时便已指出“欲交通薛延陀,向西可出凉州,向东可出营州”。

  如今突厥荡平,营州都督薛万淑遣人游说东北各部君长,奚、霫、室韦等十余部族先后归顺,都成为“天可汗”的藩属。

  凉州都督李大亮也不遑多让。

  颉利可汗、沙钵罗设入唐之后,北荒诸部相率内附,然而尚有诸设、特勤,以及突厥七姓种落等,仍散在伊吾。

  李大亮遣人招抚,非但诸设、特勤归降,伊吾城主更率其属七城入朝。

  大唐以其地置伊西州,同样成为“天可汗”的子民。

  此时突厥领地尽入大唐版图。

  原属颉利的部分,以吕梁山为界,将西方划为定襄都督府,东方划为云中都督府。

  原属突利的部分,则设置顺、裕、化、长等四州。

  颉利可汗被擒,解入长安,得大唐天子免其一死,将他与家人一同安置于太仆寺,廪食丰厚。

  可想而知,颉利郁郁不得志,时或与家人相对悲歌而泣。

  李世民原本有意以他为虢州刺史,但他不愿赴任,于是改授右卫大将军。

  突利可汗降唐之后,得授为左卫大将军、北平郡王,位在颉利之上。

  其后又授顺州都督,令他率其部落前往就任。

  至贞观五年,他欲入朝觐见,然从顺州启程之后,尚未抵达长安,竟已病殁途中,李世民为他举哀立碑。

  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得授为怀德郡王、北宁州都督,后于贞观八年去世。

  其子阿史那泥孰有擒获颉利之功,入唐后得赐名“忠”,是为阿史那忠,尚定襄县主。

  这位县主是韦贵妃与前夫李孝珉之女。

  阿史那思摩得授为怀化郡王。

  他是颉利的从叔,因为长相与粟特人相似,在突厥一直无法得到信任。

  然在颉利败亡的过程中,诸部落酋长大都弃颉利而降入李唐,阿史那思摩则始终不离不弃。

  李世民嘉许他的忠诚,拜他为右武候大将军、北开州都督,赐姓李,是为李思摩,并令他统领颉利旧众。

  又有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原名阿史那大奈,在大业年间入隋,其后随李渊在太原起兵。

  此时李世民以他为丰州都督。

  另有中郎将史善应,他源出阿史那氏,曾祖、祖父皆为西突厥可汗,父亲褥檀特勤在开皇年间入隋。

  此时李世民以他为北抚州都督。

  还有康苏密,他入唐后得授为右骁卫将军,此时李世民以他为北安州都督。

  当时突厥部落诸酋长,凡来到长安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得封五品以上官职者竟有百余人,几乎占朝廷之半。

  跟随他们入居长安的突厥从属,将近万家。

  突厥亡后,其部落子民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而降入大唐者,约莫十万人。

  对于他们的处遇,皇帝与众臣商议。

  颜师古、李百药、窦静、温彦博、魏征等先后提出不同看法。

  其中温彦博曾遭颉利俘掳,困居北荒二年,对于突厥的了解,比他人更为深刻。

  他建议依循东汉光武帝处遇匈奴的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

  魏征虽不同意,与他论辩,然最后皇帝认可温彦博的看法。

  四年之前,李药师初入中枢之时,曾与李世民讨论“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之道。

  当时他曾说:“取其部而不灭其国,羁縻其君以为陛下之臣,使之分统其民,进而相互制衡。『以夷伐夷,国家之利』,此耿秉、班超之策也。”

  此说与温彦博之议,实则相同。

  待得李药师假期届满,正式以尚书右仆射的身分回朝视事,已是贞观四年八月。

  此时的李世民,实是威加四海,睥睨八方。

  然而,当他第一次有机会单独与李药师议事时,这位“吾兄”却益发“恂恂然似不能言”,仅只表示:“陛下五十年后,当忧北边。”

  毕竟北边,尚有薛延陀啊!

  对于这位三十三岁的天可汗而言,五十年后之忧实在有些遥远,可以舒徐应对。

  刻下,他要好好享受这由自己亲手创成的大唐治世。

  荡平突厥之后四夷来朝,李世民为恢弘宫城气势,命将作监在太极殿庭东南隅建钟楼、西南隅建鼓楼。

  诸部君长入宫,鸣钟击鼓为庆,其声浩然磅礡,穿云直入霄汉,但觉肃肃天朝威仪,赫赫震撼乾坤。

  钟楼、鼓楼工事方才告一段落,李世民又下谕旨,诏发兵卒整建洛阳宫,以备巡幸。

  侍御史张玄素上书力谏,他在宏论利害之后,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平定洛阳之初,凡隋代宫室之宏奢侈丽者,皆令毁弃。至今未及十年,却又复加营缮。何以往日恶之,而今日竟欲效之?况且我朝今日的财力,远不及隋世当年。陛下倘若整建洛阳宫,犹如役使疮痍之子民,重陷亡隋之虐政,其弊恐又甚于炀帝矣!”

  如此疾言厉色,让李世民不禁动问:“卿言朕尚不及隋炀帝,然若与桀、纣相较,却又何如?”

  张玄素毫不退让:“倘使此役不息,难免同归于乱!”

  李世民不愧是从善如流的千载人杰,能够按下私心之所欲,接纳张玄素的谏言,停止洛阳宫的整建。

  然而不及旬月,他却又下谕旨,诏发兵卒修缮仁寿宫。

  四年之前殿庭教射之日,当时那位矢志“作之君,作之师”的大唐天子,曾经亲口对众将士说道:“如今朕不命汝等穿池筑苑,只令专习弓矢。”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