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宰执汉家 >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书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书院

  在分工明确下来之后,刘和也终于能抽得一点时间去专心忙书院的事情了。

  如今的书院在经过扩建以后,占地达到了一千多亩,放在后世,也妥妥是一些大学的全部面积了。

  可这个内容多少是有些虚的,其中包括了学院里面许多试验的场地,甚至包括了研究农业的学生用来种植实验苗的土地。

  如今学院开始了第二批招生之后,因为难民的缘故,学院招募了不少学生。

  这一批学生和之前的那批不同,是刘和准备长期精心培养的在各种领域的人才。因此这一次刘和准备暂时把办公地点从新城里搬到学院里去了。

  作为山长的金竹先生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刘和的学问他是知道的,如果他能主动到学院里教书,那金竹自然是十分满意。

  “如果我们把书院划分成四个部分的话,首先是政务学院,这是培养咱们的人的地方。”

  既然地方已经规划好,那么分门别类的教学就是下一个要做的事情,刘和自然不会拖延。

  金竹和娄圭拿着刘和早已经准备好的策划书,不由得连连点头。在他们看来,刘和的想法是极为完善的。

  “然后就是军事学院,我们的将领得从士兵中选拔一批,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于学院,这关系到我们对军队的控制。”

  陈到点点头,在击败黄祖之后,刘和就调他出任训练学生一职,说实话他是有些沮丧的。

  毕竟作为一员悍将,战场才是他的归宿。可在这里训练那些学生,算怎么回事?

  好在刘和承诺这只是一个临时的职位,对此陈到还是很乐意去做的。

  说实话走到这一步,刘和总是得有个核心思想不是?如果只是想活下去的话,那他们现在已经做到了。

  “然后救是农学院,农学院主要负责改进农具,培养良种,提高我们的粮食产量,这种乱世,最重要的应该就是粮食了吧。”

  农业方面刘和也没找到什么专门的人才,毕竟这个时代太过久远了,久远到连个出名的农学家都没有。

  理他们最近还算有点名气的,也只有赵过和汜胜之,但这两位都是前朝的人物了。

  饶是刘和涉猎广泛,对于现代农业,也只是有个皮毛的认识。

  就像土豆是个能改天换地的东西,被历代穿越者们吹到神乎其神,可这玩意到底该怎么科学种植,刘和心里没底。

  种了一年,倒也只是马马虎虎,产量确实高出同时代的粮食不少,可怎么种植才能收益最大化,那得重新计算了。

  因此农学院是必然要存在的,不管从哪方面来说。

  “然后是医学院,老黄你派你的人来吧,我估计你是来不了的。”

  黄敬点点头,他负责防疫的事情,压力确实不小。

  “格致学院,世兄,就交给你了。”

  刘和转向了刘晔,刘晔点点头,这个是他们商量下来的。

  现在这些东西都是最要紧的,关乎所有人性命的,也是需要最先发展的。

  学院的职能肯定会增加,但不是现在。

  “我暂时住格致学院吧,让他们有情报都送到这里来。”

  刘和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一方面这是他擅长的,另一方面格致学院最靠近宛城,在路程上自然也方便些。

  如果只是简单的划分,还犯不着这么的兴师动众,只要托人去做就好,刘和要的,是构建起真正的属于南阳的教育体系。

  雕版印刷和纸张已经成为南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东西,考试制度也建立起来,南阳差的,是基础的教育体系。

  原本他甚至准备要设立专门培养先生的书院,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现在还不是时候。

  因此只能暂时将这个学院都分部放在了政务下面。

  教育,文化相辅相成,这一点刘和牢记于心。因此这一次的工程中,没少有关于戏台建设的内容。

  原本只是组建于流民中用来娱乐的话剧小队,如今已经成为刘和向外输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安定,和平的向往,是乱世所有人共同的愿望。刘和无时无刻不在向百姓们诉说着这些。

  除了野心家们,没人会喜欢乱世。只要有机会,处于动荡中的人们,又有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呢。

  魏晋玄学虽然在哲学上影响深远,但很多人的消极思想确实害人。

  如今的儒学还没有僵化刻板到那个程度,那刘和是不介意使用它作为自己的工具来完成统一的梦想的。

  这个时代的儒学家倒也看得开,金竹先生虽然是今文学的大家,某种程度上算是董仲舒的弟子,但对于刘和将所谓杂学提升到和政务同等地位,并不反感。

  甚至认为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但刘和可不想止步于此,他想要直接把古文经抬出来,来一手托古改制。

  王莽是这样的,但他却失败了。

  每个朝代都很聪明,都会从前朝兴亡上吸取教训。西汉从秦身上吸取了教训,轻徭薄赋,不太苛责百姓,因此得以长存。

  东汉看到了王莽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因此奉行保守,也得以延续百年。

  可如今另一个时代来了,抱残守缺是没有前途的。改革,还是得改革。

  如今长安城中的气氛十分的微妙,张济接受了贾诩的建议,跑到弘农去屯军了。整个长安最有权势的,无疑是李傕和郭汜。

  在一起打退马腾进犯之后,双方的关系似乎更坏了一些,这是每个公卿都能注意到的。

  看来这两位的决裂,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可汉帝国还能经受的起这样的折腾吗,每个人心中都有疑问,汉帝国又该何去何从,每个人心里都没有答案。

  马日磾不动声色的返回了长安,只在小小的公卿圈子里产生了波澜,除此之王整个长安依旧死气沉沉。

  历史上马日磾可以说是客死他乡,可因为刘和的干涉,如今却完好无缺的回到了长安,这也算是一个改变。

  “杨太尉,许久不见了啊。”

  杨府,刚刚升任太尉的杨彪设宴款待归来的马日磾,在端起那杯酒的时候,马日磾颇有感慨的说到。

  “是啊,马大人许久未见了。”

  两人如同劫后余生的老友,十分唏嘘。

  他们这一代人都已经凋零的差不多了,以汉臣自居的更是没几个,大部分人都在思考着自己的退路。

  “马大人此次东游,不知可又所心得?”

  士孙瑞端起铜爵,向马日磾问到,马日磾先是向他回礼,随后叹了口气。

  “袁家世受皇恩,如今只怕也有了野心了。”

  在座的公卿都倒吸一口凉气,毕竟他们可是一度把希望放在袁家人身上的。可如今马日磾却带回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不知马公所说的袁,是河北的袁,还是淮南的袁。”

  赵歧也学着士孙瑞的样子,向马日磾问到。

  “只怕两个袁都有想法了,想当初召董卓进京,不就是他袁绍的注意嘛。”

  马日磾毫不客气的向几人说到,几人也点点头。

  “是啊,若当初不听此子之言,剪除宦官也并非难事,偏偏他说的,要引外地之军平京乱,倒是成了祸患的开端。”

  几个大臣相互点点头,一脸悲哀的说到。

  然而那个时候,他们要不是处在一个不咸不淡的位置上,要么就还在受党锢之祸的影响。

  如今来看,当初的决策,是极其的愚蠢的。

  “不过倒是也不是没有办法,我此次东游,收了一个徒弟,诸位或许听过他的名字,汉室复兴,怕是在这个人身上。”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刘和的触角早就进了京城了,这一点大家都清楚。

  “马大人啊,那小子怕不是运气好的很,想他在长安城的作为,我们着实很难相信他啊。”

  沉默片刻后,士孙瑞说到,他是掌管过长安城的城门的,刘和那小子的在长安做的混账事,他可没少见。

  “非也,此子是个妙人在长安那样的行径,是在隐藏着什么。”

  马日磾微微一笑,刘和再拓展下去都快把整个黄河以南的司隶给吞掉了,居然还有个认为他是个纨绔。

  “那若是如此的话,此子怕是野心不小,到时候若是我等往依之,只怕会受制于他。”

  另一个大臣说到,说实话他是看好曹操的。

  “这一点倒是无需担心,他是忠于大汉,也是十分敬重陛下的,诸位不要太过担忧。”

  马日磾解释到,确实刘和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这种气质给马日磾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对于汉的忠诚性毋庸置疑。

  “天底下当真有这样的人物?马老怕是言过其实。”

  又一个大臣向马日磾举杯,虽然他说的话,多少让马日磾有些难以苟同。

  “可如今我们还有的选吗,再坏,也不会坏到这种地步吧,被两个西凉人握在手中把玩,对于诸位,是什么好事吗。”

  马日磾叹了口气说到。

  “是啊,马公也言之有理啊。”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