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三国之刘贤也疯狂 >第一百零二章,冀幽鲜卑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零二章,冀幽鲜卑上

  

到时候把并州全部变成自家牧区草场,要啥农耕?不需要农耕要啥汉人。

  “只要夺下上郡,则并州全在我手,接下来该如何用兵?”

  呼厨泉也不纠结这个问题,随即又问道。

  “大单于......”

  “好了,现在当务之急是上郡,是后续用兵,不必多言!”

  刘豹还有再劝,却被呼厨泉不睦打断道。

  “大单于,那曹刘决战与雍凉,而并州除郡守之兵外,并无其他部曲。”

  “加之我等突袭之下,并州大部已失。上郡之族料不过数千,纵再添些许青壮守城,想也绝不多。”

  “我军有八万勇士,哪怕下马攻城也不过几日间可以克之。”

  去卑见刘豹吃瘪,心下早就乐开了花。但并未表现出来,只是出言道。

  呼厨泉无子,今后的匈奴单于必在左右二贤王当中选出。两人算是竞争对手,故而久年不睦。

  “嗯,届时可先劝降之。若不肯降,再且攻之。”

  就在匈奴大军磨刀霍霍,准备拿下并州全境。与此同时,冀州方向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虽然因为曹操远征刘备,将虎豹骑和曹彰调走,导致没有能够震慑鲜卑、乌丸的军事力量。

  但冀州可是曹操封国之地,且他还是兼任的冀州牧。

  这么重要的地盘怎会没有军团留守?目前还有四万余的机动部队,马步军混杂。

  在匈奴叛乱之时,并州便有民众逃向冀州。

  冀州留守的魏王世子曹丕,曹丕得道消息就要调集大军往并州驰援,却被一人阻止。

  “世子,还请暂勿动大军。”

  “嗯?”

  曹丕寻声向堂中看去,只见一人出列。

  这人约莫四十不到,是个略显沉闷的中年男人。曹丕对之印象十分陌生,但总觉得此人好像是什么不得了的人物。

  “这位先生是?”

  “在下,徐庶。”

  徐庶,字元直。

  原颍川郡长社县人。本名单福,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荆州水镜先生处。

  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能力完全不亚于法正。

  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就在要大展拳脚的时候。被程昱以其母骗至许昌,从此“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

  (历史上:曹操南征,因其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作为会武艺的谋士,个人武力比东吴方的虞翻,应该是要更厉害些。)

  “哈哈,竟然是元直先生!”

  曹丕听得徐庶报出姓名,不由欣喜道。

  “听说这个徐庶自从来到父王麾下,这么多年一句话也不见说起过。”

  “徐庶愿意为某出谋划策,这是不是说明,某比家父魅力值更高?”

  徐庶:戏有点多了。

  “元直先生久不......适才元直先生言,勿动大军,这是为何?”

  曹丕收回心中杂念,清清嗓子随即问道。

  “世子,匈奴自丞相数年前平定,这近十年间皆可谓安定,缘何会突然兴兵攻略并州?”

  徐庶一个忠汉份子,什么魏公魏王都是不认的。

  “许是见父王调动虎豹骑后,觉察有机可趁,故而兴乱?”

  曹丕闻言,却是疑问道。

  “非也,匈奴此次来势汹汹。他如何不知冀州犹有数万兵马?只需暂为抵御,待大军回师,匈奴必败无疑!”

  “由此,庶以为匈奴必有依仗!而其依仗,料必是同为异族的鲜卑,乌桓!”

  “若果然如庶所料......天下危矣。”

  徐庶虽然老早就打定主意,入曹营之后一言不发。可他身为汉人,若事态真严重到三大异族联合进犯,这将是整个大汉的灾难。

  “元直先生,匈奴势力早不复百年前,今时作乱不过是不知死也。”

  “再者,如今乌恒自父王出兵征伐,斩其首领蹋顿之后。早已经不成气侯,纵齐来何惧之?”

  曹丕闻言不以为意,还以为这个被父亲看重的徐庶有什么本事呢。

  就这?

  公元207年,也就是赤壁前一年。

  曹操为了日后夺取荆州,决定亲征乌桓,除去这块让他寝食难安的心病。最终老曹征伐乌桓顺利,大破乌桓于柳城(辽东的柳城,不是街亭这个),同时斩杀了乌桓族的首领蹋顿。

  随后将乌桓人,以及之前被掠去的十万户汉人迁至内地,承担赋役,同时选其精壮编为骑兵。

  至于匈奴更早之前就被老曹揍了一顿,小道消息是因为一代女诗人蔡文姬。

  但也有说,主要是匈奴帮助袁绍,让曹老板很不开心。

  (支持小道消息,毕竟那会蔡文姬已为人妻。)

  “嗯,若真如元直先生所言,那鲜卑倒不得不防。”

  曹丕思索后,也不由皱眉道。

  虽然徐庶所言曹丕不怎么想信,但曹操留其监国。这么重要的大事,如果处理不好,恐怕自己的位置也难稳。

  一汉当五胡,话是这么说没错。可己方兵力除了各地郡兵外,只有四万。

  三族真要联合,兵力差距将会更大。单兵作战能力,根本发挥不出来。

  再者,就说灵帝时期,天下一统时也被统一的鲜卑打败。

  现在的情况,只会比当年更艰难。

  “世子可由邺城出兵,走中山国,直往雁门郡。”

  “如此有两个好处,一者,匈奴兴乱欲取并州全境,必然调大军猛攻上郡。如此其后方雁门郡必然空虚。”

  “且此路靠近北方草原,一旦真有鲜卑异动。亦可由此出兵阻之。只是届时并州便不得不舍弃,命并州自守之。”

  徐庶其实还有很多焦虑处,比如幽州乌恒怎么办,己方这点兵马真的能挡住吗等等?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得如此。

  曹丕闻言思绪良久并未决定,而邺城中留守的如崔林、陈琳等人就是些纯文士毫无军略可言。

  “元直先生久不发言,何以今日出言建议?”

  “世子不必多疑,庶只是不愿见汉家百姓遭受胡难。”

  “嗯......”

  最终,曹丕只得依照徐庶建议而行。

  次日,四万大军在一名叫郝昭的带领下北上中山国。

  曹丕恐郝昭能力欠缺,又星夜书信在幽州蓟城的田予、阎柔二将立即汇合大军。

  而下值的徐庶并没有立即回府,反而是来到城中快活林。

  “林主,在下所来是为一件大事,还请借笔墨一用!”

  “元直先生稍待......”

  这样的人才,又是老刘铁杆刘贤怎么可能没有联络呢?

  只是徐庶一直很纠结,当年离开老刘,固然有不得已的原因。

  可严格来说,未尝不是背弃老刘。心里一直别扭着,故而并没有同意作为刘贤的内应,或者离开曹魏势力。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在堂中徐庶还有一言未说。

  这北地三族如果真有联合,只怕在雍凉之地的羌氐二族,也掺和其中。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