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三国之我真不是诸葛卧龙 >第九十二章 决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二章 决策!

  “呃……没事没事,你们继续说。”

  诸葛寻微微沉默后,摆手示意无事发生。

  “好的。”

  见诸葛寻不欲多言,刘备也知趣的不再追问,点了点头后,环顾众人问道:“你们觉得此事应当如何决断?”

  见刘备问起,关羽率先说道:“大哥,某以为,曹军攻荆州不成,于是向江东转进,这可不意味着曹军就放弃了打我们荆州的主意了,我看那曹操心中所想,多半是先下江东,再徐图荆州,江东与荆州,乃是唇亡齿寒之关系。”

  说完了自己的见解后,关羽给出了他认可的方案:“某以为,此时应当当机立断,无论江东孙氏打的是什么算盘,都应当出兵干扰,若能击破曹军最好,即便不能成功,有江东在前吸引,我军也可保证进退无忧,若那曹操调转方向再来打我们,回荆州守城即可。”

  “我们既然能守住荆州城一次,必然就能守住第二次、第三次!但若江东沦陷,曹军气势必然高涨,百姓望风归降,到那时候即便荆州城池不失,但固守一州一城之地,却失了席卷天下的机会了。”

  “有道理!”

  刘备听完后,深以为然,但他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望向了张飞,问道:“三弟你呢,你有什么想法没?”

  “啊?大哥你问俺?”

  张飞坐在书房角落里,努力扮演着透明人的角色,没想到刘备居然会问到他。

  见众人目光都汇聚到了他身上,张飞挠了挠头,说道:“大哥说怎么办,俺就怎么办!”

  “三弟,不是大哥说你,该动脑思考的时候,还是要动动脑筋,脑筋太久不用,会出问题的,现在我们只有荆州一城一地,你任先锋军,只需要战场冲锋即可,但若日后情况有变,需要你独领一军呢?你可得有自己对于局势的判断才行啊,你跟着先生这么久,就没学会点什么吗?”

  刘备苦口婆心的说道。

  桃园三结义的时候,刘备二十八岁,而张飞只有十八岁。

  两人年龄相差了整整十岁。

  要知道此时的人,大多十五六岁,甚至更早,十三四岁就已经成家生子了。

  十岁的年龄差距,差不多得有大半辈人了。

  所以从身份上来说,张飞虽然是刘备的三弟。

  但是两人的关系有时候倒有些像父子多过兄弟。

  “这……俺会好好学的!”

  张飞一时语塞,随口敷衍了一句。

  心中暗道,俺总不能说俺跟先生这么久,学的最熟练的,就是各种烧烤烤串、炸肉吧……

  “子龙,你怎么看?”

  刘备倒也没有追着张飞不放,劝了一句后,点到为止,又望向了刘备。

  “主公,末将认为,关将军说的对!”

  赵云思索片刻后,赞同了关羽的看法。

  刘备点了点头,又望向了孙乾和简雍的方向。

  还没等刘备开口询问,孙乾就开口说道:“主公,臣下以为,我军应当继续按兵不动!”

  张飞和赵云都没有给出什么不同的看法,见孙乾如此说道,刘备脸上露出感兴趣的表情,抬手道:“公佑,你继续说。”

  “关将军认为,曹军攻江东之际,我军应当趁势出击,给曹军制造麻烦,但此举风险过大,倒不如继续按兵不动,经营好荆州,广积粮,缓称王!”

  “如今天下大乱,诸侯林立,其中以曹贼挟持天子,最为势大,如果我军强行出头,很有可能会被那曹贼盯住不放,但若我军蛰伏修养,待那曹贼与江东拼个你死我活之后,再兴兵讨伐,岂不是事半功倍乎?”

  “公佑此言有理,主公,我也赞同公佑的说法。”

  孙乾话音刚落,简雍就接过话道:“主公你且想,那江东孙氏,与主公无亲无故,即便出手解他之围,又有什么好处呢?而且兵者,不祥之器也,慎用之,不若休养生息,徐图后计,以百姓民生为重!”

  关羽提出了一个说法,张飞和赵云赞同。

  孙乾和简雍又是另外一个说法。

  刘备一时有些为难了。

  对于此事,他心中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所以才召集核心决策层前来讨论。

  “先生,您怎么看?”

  刘备将目光望向了诸葛寻。

  在场之人,只有他还没有发表过意见了。

  旁听了众人的发言,诸葛寻倒是觉得颇为有趣。

  以关羽为代表的武将,是一种思路。

  而以孙乾为代表的文官,又是另外一种思路。

  倒也说不上谁对谁错,只能说文武之间的确存在差异。

  而且他们所说观点,都只切中了一部分要点,但却缺乏了整体战略布局上的高度。

  而这一点,恰好就是诸葛寻所了解的了。

  “我觉得,关将军和两位军师,说的都不对。”

  诸葛寻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此言一出,关羽抚须的手顿住了。

  孙乾和简雍面露惭色,低头反思。

  刘备则连忙追问道:“先生有何计谋?”

  “计谋我是没有的,一点小建议而已。”

  诸葛寻也没有卖关子的意思,照本宣科的说道:“既然曹军打过荆州,现在又要打江东,那么无论是引兵袭扰,或者是作壁上观,其实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何不直接和江东联合,共抗曹军呢?”

  “和江东联合……共抗曹军?!”

  诸葛寻此言一出,刘备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拍手说道:“是啊,鲁子敬此番来信,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枉我反复看了这么多遍,却没能想到这一点,还是先生高明,一语切中要点!”

  “此事……可行吗?”

  孙乾有些担忧的说道:“那江东偏安一隅,如今曹贼来势汹汹,他们直接投降也说不定啊。”

  诸葛寻微笑解答:“大敌当前,心思动摇者必然是有的,但若那江东全是投降派,这封信又怎会出现在这里呢?”

  “不要忘记了,那鲁肃可是和孙权极为亲密,如此敏感时期,他敢送这封信过来,背后又岂不是代表着孙权的意思呢?”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