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第189章 验证成功,打开物理新大门【二合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9章 验证成功,打开物理新大门【二合一】

  

徐铭在超净实验室内来回走动,确保各项实验数据观测的精准度,差不多一直忙碌到窗外被黑色笼罩,实验室内才算终于传来好消息。

  “徐教授,数据分析出来了。”

  随着李由激动的声音,在众人耳旁响起,大家脸上表情顿时被喜色占据。

  纷纷把目光集中在,李由手中刚打印出的报告上。

  王其坤和唐亚愚少见不沉稳,闻言顾不上开口,忙迈步走过去接过报告查看。

  当目光落在实验数据上,情绪瞬间爆发。

  “好。”

  “从采集角度依赖的反射谱,和洛伦兹拟合提取的峰位信息数据,以及绘制的色散关系来看,确实成功出现了能级排斥现象。”

  “最小能隙=2g。”

  “上下支的激子成分随失谐连续变化。”

  “这正是强耦合的证据。”

  沉声低喃这几句话时,整个人肉眼可见的激动,欣喜情绪源源不断从心底涌现出来。

  “我们成功观测到了等离激元耦合态现象。”唐亚愚紧随其后接过话茬补充,整个人完全沉浸在项目取得显著成果的兴奋中。

  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的项目付出,是完全值得的。

  不过两人倒也保持着理性,很快便反应过来,忙把报告给徐铭递过去。

  其实徐铭下午的时候,已经不担心此项目,说成胜券在握都毫不夸张。

  加上因为从弦论中的镜对称理论,找到彻底完善平展上同调的灵感和思路,就更加不对实验结果担忧。

  下秒把报告拿在手里,认真查看上面内容。

  “该耦合态居然能将特定波长的光能量,转化并重新辐射出极窄线宽,并且具有超高亮度的新频率光。”徐铭自顾自低喃着心中不由一惊。

  虽对自己提出的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有信心,但实际效果却有些超出预料。

  几乎是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王其坤便已经开始忍不住感叹。

  “可不单单是这些,其转换效率,也比传统非线性效应高出数个量级,相当于打开了高效光的物质作用新大门。”

  “这绝对是诺奖级别的物理成果,甚至潜力还要超过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唐亚愚同样没有沉默,对手中的数据结果给出判断。

  “我现在都已经能想象到,等对外宣布这项发现,物理学界会产生多大轰动。”

  话讲到这里。

  王其坤又突然想到什么,主动向徐铭询问。

  “对了。”

  “有想好发哪家期刊了吗?”

  “科学吧。”徐铭未作思索直接回答。

  具有着诺奖潜力的物理课题,无非是在科学和自然两大学术顶刊上面宣布成果。

  其中‘科学’无疑更适合些。

  还记得当初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取得进展,也正是选择在‘科学’学术顶刊上发表,使得国内物理界狠狠在国际学界上出了次风头。

  而对于徐铭的决定,王其坤自然没有异议。

  “看来后面的事,已经不需要我们操心了,论文这方面谁可都不如你专业。”

  嘴角上扬挂上笑容,丢下这句话后,又继续把目光放到那份报告上面,由种恋恋不舍看不够的既视感。

  主要上次他们完成的诺奖级别项目,虽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但理论却是由别的学家提出,且有不少凝聚态物理学家研究过。

  他们的课题并不算从头开始。

  然这回完全不同。

  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不但是完全由徐铭推演后提出,关键还证明出了更大的潜力价值,对提升国内物理界的地位有重要贡献。

  今天的验证实验进行到这里,可以称得上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落下帷幕。

  但接下来的时间,考虑到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所具备的应用潜力,箐华和燕大方面一拍即合。决定对此项课题的研究长久进行下去。

  不断发掘此物理现象的应用范围。

  徐铭对此自然欣然支持,并在两人强烈要求下,继续挂名主导课题进展。

  无论物理还是数学,因理论上的学术成果,想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技术,属于是一件漫长的事情,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看到些希望或者具体例子。

  他先前在数论分支上的猜想难题证明,便能称得上是最好的例子。

  如今自己发现的新的基础物理现象,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潜力,那肯定会多加重视持续投入精力和时间。

  晚上。

  为庆祝课题实验取得成功,徐铭作为主导人,自然不会吝啬什么。

  直接请所有人去外面吃饭。

  ……

  “怎么还没有睡?”

  回到家里时,已经快晚上十一点,徐铭看到还坐在沙发上的陈璐关心问道。

  “爸妈给我们带了很多东西,就想着先整理完。”陈璐起身走到徐铭跟前柔声说。

  他们昨天刚从老家回到燕京,可以说行李全被塞满。

  有着各种土特产。

  挨个打理起来,确实比较花时间。

  徐铭想到这个也是忍俊不禁,似乎每个过完年回城里的孩子都会,被父母要求带上一大堆东西,寄托着父母最真挚的情感。

  脱掉外套换好鞋子,他又开口同陈璐说话。

  “快去休息吧,明天你还要去学校。”双手很自然的放在陈璐肩膀上面。

  按照陈璐的情况,今年暑假结束,便是硕士毕业。

  虽已经决定继续读博,但也有着论文课题,等相应的学业压力。

  陈璐自然知道,今天徐铭物理上的课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她为其感到高兴的同时,知道徐铭晚上肯定会加班撰写论文结题报告,早就熟悉之下倒不会多讲什么,最终回卧室前脱口嘱咐一句。

  “那你别忙太晚。”

  徐铭望着陈璐的身影,待从视野中消失,迈步朝旁边的书房走去。

  坐下打开电脑后,准备先把课题论文完成。

  正如下午王其坤说的那样,在撰写论文这件事上可是谁都不如他,关于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论文,全完成倒也花不了太长时间。

  刚好早点撰写完,尽快在‘科学’顶刊上发表,向物理学界宣布这项新发现。

  到时候也能集中精力,着手完善平展上同调。

  反正借助镜对称理论的碰撞,所诞生出的灵感,已经把思路理的非常清晰。

  相信届时进展会比较顺利。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随即便也不再迟疑,双手放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起来。

  “拓扑光子晶格中的手性等离激元——极化激元。”

  ……

  转眼进入到二月份。

  在这段时间里,徐铭虽主要待在燕大数院,或者镜春园数学研究中心那边的办公室,但主要工作却是撰写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论文。

  好在进度如预料般,非常的迅速。

  2月8日,周三。

  元宵节刚刚过去,正值各大高校开学季,校园内相比前几天热闹许多。

  而此刻徐铭正坐在自己办公室。

  目光垂在电脑屏幕上,那篇刚撰写完的论文,整个人顿时觉得轻松下来。

  “总算写完了。”

  “就这样投稿到科学编委会吧。”他轻声低喃一句,接着果断投稿发送出去。

  原本他在把论文撰写完后,是打算先发给王其坤以及唐亚愚两位教授,好查漏补漏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结果两位教授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

  那便是对他完全信任。

  主要这次的课题,虽然他才是项目主导,但王其坤和唐亚愚也参与了其中。

  正常情况下,应该坐在一起,共同商讨论文。

  奈何架不住两人的坚持,只得由他自己全权负责。

  不过对于这种小插曲,他并未过多纠结,很快就把论文的事抛在脑后,拿出对平展上同调的推导手稿,准备根据新的思路重新进行完善增强。

  “接下来是该解决,平展上同调的遗留问题了,希望新的思路不要让我失望。”

  几乎话音落下的同时,笔尖立刻在草稿纸上划动,快速书写出一个个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公式。

  根据他思考镜对称物理数学基础时,从复流形的复杂结构形变可以通过量子上同调,等完全不算术的对象研究中得出结论,几何结构的信息可能被编码在某种更高阶的不依赖于特定系数的关系网络中,而不仅仅是上同调群。

  提出此猜想之后,就需在平展上同调基础上,重新创建出一个全新的工具。

  保证能够同时处理,拓扑算术以及过滤结构的框架。

  多线程并行思维快速运转下,他采用∞-范畴语言作为工作基础。

  这能允许他,灵活地处理高阶同伦和极限,这是构建复杂关系网络所必需的。

  “定义平展Motivic∞-范畴。”

  “其中态射空间是拓扑空间,而不仅仅是集合。”

  “核心构造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

  ……

  徐铭清楚明白,在这项全新的工具中,构造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是最技术的部分。

  需要大量的演算推导。

  首先便是将Motivic局部化。

  他选择从光滑k-概形的∞-范畴出发,施加Nisnevich下降和A-同伦不变性。

  得到Motivic∞-范畴H(∞)(k)。

  然后稳定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流逝,眼前面板上也持续浮现出大量的经验值提示信息。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20点。】

  【经过……】

  整个推导步骤,他足足写了几个小时,直到因太过专注肚子传来饥饿感才算暂时停下动作。

  “呼~”

  “虽然对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的构造,眼下才算是迈出第一步,但好在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是正确的。”

  “如此只剩下时间问题。”

  徐铭拿起满是数学公式的手稿,心中暗自低喃的同时嘴角微微上扬。

  从心底深处涌现出些许成就感。

  甚至这点成就感,要比前几天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的验证成功还要强。

  主要从他提出平展上同调的完善理论,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研究推导,中间不知道试错了多少相关理论,到今天才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轨。

  特别是数学学科经验值的上涨,更加证明他目前的思路非常正确。

  毕竟像这种幅度的增长,可是很久没有遇见过。

  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按部就班计算下去,早晚能完成最核心的,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的框架构造。

  届时。

  这项全新的数学理论框架体系工具,便是他进攻霍奇猜想的最佳帮手。

  思索至此他并未继续推演,再将手稿收好后,脸上挂着笑容起身朝外面走去。

  准备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与此同时。

  远在大洋彼岸,华盛顿特区纽约大街科学促进会。

  其总部科学期刊物理学科主编办公室。

  阿尔伯茨作为期刊的物理学科主编,早上来到办公室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清理邮箱内积压的邮件。

  里面最重要的,自然是相关的物理领域论文稿件。

  科学作为全球最顶尖的学术期刊,他们每天要处理的论文稿件堪称海量。

  不过不是谁,都能有资格,直接投进他的邮箱。

  除非在物理学界有着名气或者学术成果,否则按照正常流程,会先由审稿编辑进行初审,只有内容比较有含金量的课题才会被送过来。

  “物理领域可是许久,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了,真是件令人遗憾的事。”

  这时阿尔伯茨在连续看了几篇论文后,丝毫未掩饰脸上所浮现出来的失望之色。

  暗自叹息了两声,暂时停下手上动作,端起秘书送来的咖啡提神。

  尽管能到他邮箱的论文,已经被筛选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质量算得上不错。

  怎奈他干了这么多年的主编,眼光自然增长很多。

  特别是最近两年,几乎很少能碰到,让他感觉眼前一亮的学术成果。

  很快将杯子中的咖啡喝完,突然屏幕上一个熟悉的名字进入他视线,整个人瞬间想到什么猛地坐直身体,眼中迸发出两道激动神色。

  “这是……徐的物理论文?”

  对于徐铭这个名字,他自然一点不陌生,知道是那位来自东方燕京大学的数学天才。

  如今已获得三项国际数学奖项,被称作数论界传奇。

  未曾想时隔许久,竟又投身到了基础物理领域。

  ……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