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西洋 >六
字体:     护眼 关灯

  "郑和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他的每一个细胞都渴望着探索未知世界,神秘

  的大西洋强烈地吸引着他,就是这样,爸爸。现在中国的领航者要是有他一半

  的气魄就好了!""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认为。"

  "有什么不对吗?"

  "郑和的某些方面你可能不知道,首先,作为一个男人他是残缺的,他是

  一个太监。"

  儿子和艾米惊愕地瞪大了双眼,"你胡说!"儿子说。但很快,他似乎想起

  了他看过的某本书中的某些暗示,转身看着巨像沉默下来。

  "巴黎战役后的第二天,郑和率领八千骑兵进入巴黎,同欧洲各君主和罗马

  教皇签定了那个划时代的协定。骑马走在巴黎的大街上,郑和和他的同行者第

  一次看到了那些古希腊风格的雕塑,他们看到了波塞冬、阿波罗、雅典娜、阿

  佛洛狄忒......这些在明朝的土地上不可能看到的男人女人健壮美丽的裸体被

  塑造得那么完美,这是西洋文化对他们产生的第一次强烈振撼。对郑和来说,

  这振撼更是深入灵魂,他从来没有这样铭心刻骨地意识到自己的缺憾,自己的

  不完美。以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忧郁之中,这迷茫和忧郁使他感到这个

  世界越来越陌生,最后,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他和所有随行者的心中出现了......"

  "什么?"

  "回家。"

  "回家?!"

  "回家。这愿望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想走一条更近的路。从欧洲的地理学中他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知道了如果一直向西,就和向东返回一样能回家。

  于是,在征服欧洲后不久,明朝舰队就向西,向大西洋的深处驶去。他们走啊

  走,走啊走,在两个月艰难的航程中,一双双眼晴望着大西洋天水相连的远方,

  盼望着家乡的海岸在那里浮现......终于,陆地出现了,但那不是梦中的乡土,

  而是一个长着龙舌兰和仙人掌,出没着红种人部落的陌生世界。当他们踏上新

  大陆时,并不象那些浅薄的历史作家们描写的那样欢呼雀跃,而是抱头痛哭......郑和因此一病不起,在新大陆结束了一生。舰队中很多的船仍然沿着海岸航行,直到五年后,这些船才在白令海峡找到了通向太平洋的路,又过了五年,他们才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大明朝日不落帝国的世界才连为一体。"

  儿子面对着巨像长久地沉思着,这可能是他有生以来最长时间的一次沉思,

  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

  "孩子,历史和生活不是你一直认为的那种简单的征战和开拓,其中有很多

  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很多需要成熟后才明白的东西。"

  "是的,"艾米说,"想想,假如郑和当年按照最初的计划,最远只航行到索马

  里海岸就返回,后来会是什么样子?也许是一个欧洲人的船队后来首先绕过了

  好望角,更说不定,另一支欧洲人的船队还发现了美洲呢!"

  "唉,历史啊,同一个人的命运很相象。"我感叹到。

  "那么,爸爸,"儿子从沉思中醒来,指指艾米,"她是您的新大陆吗?"

  我和艾米相视一笑,我们谁都没有否认这点。

  我们身后,曼哈顿的灯火更加辉煌,纽约港的水面成了一片跳跃的光海,

  这又是新大陆多梦的一夜。

  后记:郑和如果一直向前航行,以后的历史会怎样?这是无数个中国人魂牵梦绕的问题。历史学家们的看法是:郑和远航的目的是落后的,只是为了“布皇恩于天下“(寻找建文帝?),而不是为了贸易和征服。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即使明朝船队航行到西欧甚至美洲,也不会有大的做为。但笔者的看法是:人的思想在新环境中是会变化的,如果郑和真的航行到西欧,他必然会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科学,这是东方文化撞击西方文化,同以后人家的文化撞击我们完全不同,必然会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另外,在真实的历史中,郑和远航中曾两次用兵,其中至少有一次是针对一个国家的。

  在这篇科幻小说描写的世界里,中华文化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和地域范围,但那不是一个理想社会,它面临着比我们的现实更多的问题,更大的危机和危险。现在重读一遍,发现这个世界造得很笨拙,同时,我自己也不喜欢小说中很重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色彩。

  1999.2.1于娘子关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