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靠搞钱系统日入百万 >雪落花田时(续十六)
字体:     护眼 关灯

雪落花田时(续十六)

  第二天的露水还沾着苔藓的银光,监测站的屏幕就先亮了——不是熟悉的“滴滴”声,而是一串细碎的“叮叮”,像冰粒落在玻璃上。艾琳揉着眼睛凑过去,突然笑出了声:土培盒里的南极发草种子,竟在壳上裂了道细缝,缝里钻着丝嫩白的根须,正缠着苔藓的银线轻轻晃,像在拉着朋友要“起身看太阳”。

  “种子醒啦!”朵朵的喊声比朝阳先撞进花田,她举着刚摘的蒲公英跑过来,绒毛落在培养皿上,竟被根须勾住了,跟着银线一起飘。阿杰蹲在旁边翻手册,指尖点着新查的资料:“北极柳种子要在0℃以上醒芽,陈爷爷的竹编盒刚好能保温!”

  话音刚落,院门口就传来快递车的喇叭声。这次的箱子裹着厚棉絮,拆开时竟飘出片干松针——是北极寄来的!里面除了装北极柳种子的小玻璃瓶,还有张画满冰裂纹的纸,歪歪扭扭的字里混着星星印:“这是我在冰面上拓的裂纹,柳种子就长在裂纹边,它们见过北极熊踩雪的脚印,还听过极光唱歌哦!请帮它们找苔藓玩,最好能一起看次向日葵开花!”

  陈爷爷的轮椅早停在旁边,竹编盒已经改好了:盒盖刻着冰裂纹,盒底垫着晒干的薄荷叶,“北极的小家伙怕热,薄荷能降降温,裂纹里还能藏露水。”老奶奶把种子倒进盒里,刚铺上花田的土,就见种子壳上的冰裂纹突然亮了,和竹盒上的纹路叠在一起,像把北极的冰面搬来了花田。

  艾琳把竹盒放进恒温箱时,显微镜里又有了新动静:北极柳种子的裂纹里,渗着淡蓝色的微光,碰到南极苔藓的银线瞬间,竟缠出了“冰花银线”的模样,连太空气根传来的信号,都跟着多了层冰脆的调子。“它们在说北极的雪!”艾琳把屏幕转向大家,能看见微光里裹着细小的雪花影子,正和苔藓里的冰花影子碰在一起,像在交换冬天的故事。

  午后的风突然变轻了,带着点松针的凉味。太空站的视频准时传来,镜头里的风信子已经半开了,淡紫色花瓣上,竟印着和北极柳种子一样的冰裂纹,银亮的粉顺着纹路走,像在花瓣上画了条小冰河。“刚才极光闪过的时候,它突然晃了晃!”宇航员的声音里带着笑,“花瓣上的纹路,和你们传的北极冰裂纹一模一样!”

  “是北极柳在跟它打招呼呀!”朵朵举着光谱仪对着屏幕,仪器上的淡蓝线和花瓣的紫线缠在一起,变成了像极光一样的渐变色,“你看!它们连上天了,还带着北极的冰裂纹!”

  孩子们立刻围着手册忙开了:小满把北极柳的种子画在冰裂纹里,旁边添了只踩雪的小熊脚印;阿杰用蓝铅笔把之前的光带拉长,从北极一直连到花田的竹盒,还在中间画了朵飘着的极光;朵朵则在风信子的花瓣旁,画了片小小的柳叶,旁边写着“它在等柳叶一起看极光”。

  王师傅煮下午茶时,特意从箱底翻出北极寄来的干越橘,泡在蜂蜜水里,酸甜甜的味道混着松针香,飘得满花田都是。老奶奶喝着水,突然指着恒温箱笑:“柳种子冒芽啦!”大家凑过去看,竹盒里的土面上,钻着几丝嫩黄的芽尖,芽尖上的蓝微光,正和苔藓的银光缠在一起,把盒盖的冰裂纹照得透亮。

  傍晚的时候,监测站收到了封新邮件——是新西兰的社区发来的,附了张银蕨的照片,叶子上的银纹像月光铺的路。邮件里说,孩子们采了银蕨的孢子,想让它们来花田,和苔藓、柳叶一起“听星星说话”。

  “新西兰在南半球呢!”阿杰捧着地图叫,“那我们的光带,要绕地球半圈啦!”

  夜色降临时,花田的光又亮了些。南极苔藓的银光、北极柳的蓝光、太空风信子的紫光,在田埂上空缠成了条彩色的光带,像给地球系了条会发光的围巾。朵朵抱着手册坐在光带底下,突然发现手册上的所有线都活了——南极的银线、荷兰的紫线、新疆的黄线、北极的蓝线,正顺着光带慢慢转,最后都绕着花田的中心打了个结,结上的光,刚好和北极星、太空站的光点连成了线。

  苏晴蹲在朵朵旁边,指尖碰了碰北极柳的芽尖,能感觉到细微的震颤,和太空站风信子的频率、新西兰邮件里银蕨的照片信号,竟一模一样。风里的沙沙声又多了种调子,像银蕨叶子摩擦的轻响,混着北极的冰脆、南极的苔藓香,还有太空的微光。

  她翻开新的日记页,刚写下“今天,花田的光带绕到了南半球”,就看见恒温箱里的北极柳芽尖,突然朝着新西兰的方向转了转——像是在和远方的银蕨打招呼。苏晴笑着添上一句:“而远方的朋友,已经在路上了。”

  田埂边的向日葵,此刻正朝着南半球的方向轻轻晃,叶片上的暖光,顺着光带一直飘向星空。监测站的屏幕上,太空风信子的花瓣又开了些,冰裂纹里的银粉更亮了;南极发草的根须,已经缠上了北极柳的芽尖;手册上的光带,还在慢慢变长,像要把全世界的春天都连起来。

  风里的声音还在继续,是北极的雪粒在说“我们到了”,是南极的苔藓在说“欢迎”,是太空的风信子在说“等你们”,还有远方银蕨的孢子在说“快啦”。花田的夜,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每一点光都是一个约定,每一阵风都是一句问候,而那些还没到来的故事,正顺着光带,在星空下慢慢赶来。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