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美丽的布罗林卡
thujul0701:42:14cst2016
海上飞之所以想去罗布林卡看看,是因为在拉萨,罗布林卡是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是一个具有江南苏杭园林风味的人造园林,到拉萨的游客一般都会去看看。在藏语中,“罗布林卡”是“宝贝园林”的意思,是拉萨风景最为迷人的地方。罗布林卡始建于18世纪中期,据说当时这里还是个杂草丛生、野兽出没之地,不过可能是靠近拉萨河的缘故,夏天比较凉爽,因而七世达赖喇嘛很喜欢这个地方,经常来此搭棚纳凉。后来历经历代达赖喇嘛不断建设、扩建,最终变成了如今规模庞大的夏宫。
海上飞骑着黑马来到罗布林卡的东大门。那红色大门虽然看起来并不怎么雄伟高大,但完全是藏式的风格特点,色彩靓丽,雕饰精巧。他刚从马背跨下来,只见一个衣衫陈旧,矮矮胖胖、圆头圆脸的年轻藏民就来到他的跟前,睁着祈盼的眼光说:“先生,如果你给我几块钱,我愿意帮你看守你的马,这里小偷不少。”
在20世纪初的拉萨,乞丐很多。西藏民众似乎并不以乞讨为耻,这与他们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在内地,乞丐属于最可耻的行业之一。虽然在一些武侠小说中,把乞丐帮派描写得如何浪漫潇洒,然而除了那些老弱病残、没有劳动能力或者是为生活所逼、走投无路的人不得不去当乞丐之外,一般的人是撕不下这张脸皮的。不过在藏传佛教中,转世轮回是最基本的信念之一。藏民大多相信前世作孽,今世就会做牛做马受苦受难,而如果今世积累功德,来世就会幸福快乐。因而他们认为乞丐(受施者)与给钱的路人(施舍者)是互相帮助的关系,乐于施舍是在积累功德。况且,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是经常靠化斋为生的,说得难听点,实际上就是靠乞讨为生。所以在西藏,许多偏远地区的虔诚信徒去圣城拉萨朝圣的时候,漫漫长路中基本上靠乞讨为生,而大多数路人也是乐于施舍,并不认为他们可耻。
因而,在罗布林卡的大门外,当这个矮胖的青年寻求施舍的时候,海上飞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乞丐,给几个钱了事,并没有把他的话当真。
海上飞跨过那朱红色的罗布林卡大门,一条宽阔的石板路展现在他的眼前。路面非常平整,在石板之间的缝隙中长满了一撮撮的野草。道路的两旁矗立着密密麻麻的高大而挺拔的松柏树,枝叶茂盛,就像一个个翠绿色的伞盖。明亮的阳光透过树枝投射在石板路上,留下了许许多多斑驳的阴影。石板路穿过树丛与竹林,笔直的伸向远方。沿着这条石板路可以一直抵达湖心亭。湖心亭也许是罗布林卡中最有江南特色的建筑了。亭子坐落于一个人造湖的中央,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湖水,旁边倒影着小石桥。虽然亭的装饰主要是藏式的,但无疑也借鉴了内地汉式的建筑风格。湖畔长满了树木与色彩艳丽的花卉,一片鸟语花香的迷人景像!
海上飞穿行于树丛鲜花之中,徜徉于小桥流水之畔,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回到江南老家的感觉!这里的一切对他而言似乎都很眼熟!……海上飞看见藏民呼朋唤友或举家老少在树林中的草地上围城一圈、席地而坐,喝着青稞酒和酥油茶,嚼着糌粑,谈笑着享受野外聚餐、消遣的乐趣!这是藏民的一种传统娱乐方式。每当周末或节假日,藏民总是喜欢去郊外风景秀丽的地方搭起帐篷,招呼亲朋好友一块聚餐取乐。就像西方人总是喜欢去旅游胜地度周末或假日一样。不过,海上飞知道,在罗布林卡,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还是在雪顿节的时候,因为在那时,藏戏就会在这里连续开演好几天。
藏戏是藏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在西藏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时代宫廷中的歌舞表演。不过,藏戏真正走向民间是与一位著名的活佛唐东杰布分不开的。雪域高原自古以来交通就极不方便,为了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唐东杰布想在尽可能多的江河上修建铁索桥。为了筹集资金,他请来了一家能歌善舞的七姐妹组成戏班子,去西藏各地巡演挣钱,于是藏戏这种艺术形式逐渐在西藏民间流行开来。藏戏的内容大多取自佛教经典、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藏戏是一种融合舞蹈、歌唱于一体的艺术,这一点与内地的京剧有相似之处。不过藏戏在传统上属于广场剧,主要在露天广场上表演,而京剧属于舞台剧。还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京剧演员表演的时候脸上往往绘有脸谱,而藏戏演员大多戴着面具表演,这一点藏戏更接近于日本的能剧,因为日本的能剧演员也是戴着各种怪异的面具表演的。至于歌唱舞蹈方面,则无论是藏戏、京剧、日本能剧或是西方歌剧,本质上大致相同,只是形式有所不同。
藏戏的面具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艺术品,就像京剧的脸谱一样。藏戏面具以不同的颜色代表角色的不同性格,如善、恶、忠、奸。譬如白色面具代表善良,黑色代表凶恶,而红色则代表正义威严,这方面与京剧也极为相似。至于面具的形状,则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有模样恐怖的,也有亲切可爱的,有新奇古怪的,也有通俗平常的,代表了藏民的丰富想象力。
海上飞在罗布林卡之中转了一圈,没有发现黄小琴的任何踪迹。当他走出罗布林卡,返回大门口而准备去牵马的时候,却发现那个矮胖青年竟还呆在马的旁边!他感到有点意外,想不到这个年青人还一言当真,遵守诺言,一直在帮忙看守他的马。海上飞不禁把他仔细打量了一番――只见他圆头大脑、短眉大眼,一张宽阔的红脸,一个塌陷的大鼻子,一笑起来,两颊鼓起,又大又扁的嘴巴中露出一排还算洁白的牙齿。再加上他身材矮胖,因而无论横看、竖看还是倒过来看,无论从那个角度都看不出他有什么帅气!――不过,海上飞知道,人不可貌相,不能只凭外表看人,从这青年的行为来看,在他那近乎粗俗的外貌底下包藏着一颗诚信之心。
那年青人一看海上飞回来了,就露出白色的牙齿笑了起来,说:“先生,你回来了,我可以走了吧?”
海上飞不禁对这个小伙子产生了一点兴趣,他想看看这小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问:“等一等,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从哪里来的?”
“我叫次仁杰布,就叫我阿布好了。我来自西藏西边的阿里地区。”这个自称为阿布的年青人答道。
“你是来拉萨朝圣的吧?”海上飞又问。
“是的,”阿布说。“我是从阿里磕着长头到心中的圣城――拉萨――来朝圣的!”
海上飞顿时暗暗吃惊,从阿里到拉萨远达几千里,一个人全靠步行、三步一跪拜、风餐露宿地一路过来,这需要巨大的毅力与勇气!这说明阿布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信徒!
“你来拉萨朝圣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打算什么时候回阿里?”海上飞继续问。
阿布有点无奈地回答说:“我没钱了,现在连吃饭都得求人施舍,哪有钱回家?”
也许是为阿布的虔诚所感动,也许是惊叹于他的毅力和勇气!海上飞想了想说:“我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西藏旅行需要一位马夫,要是你愿意当我的马夫的话,我可以付给你一笔工资。”
阿布笑了,又露出那一排雪白的牙齿,说:“谢谢你,我求之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