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洞天奇遇记 >第六章 妙手回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章 妙手回春

  

satjul0910:55:15cst2016

  19?房间里

  在老奶奶带领下,花姑、李聪来到房间。

  看着大床上躺着的三个病人,花姑对老奶奶说:

  “奶奶,您去给我烧盆热开水来。”

  老奶奶点头出去后,李聪看着昏昏沉沉睡着的三个病人,捂着鼻子问:

  “姐姐,她们三人昏迷不醒,得的是什么病也不知道。你看,她们手指头缝里布满小疱,皮肤都有些溃烂,散发出腥臊气味。这样重的病能有把握治好吗?”

  花姑说:

  “把你布袋里的听诊器给我。”

  李聪说:

  “好的,这就拿给你。”

  接过听诊器戴上后,花姑开始对病人面部仔细观察,然后把听筒放在病人胸前逐一仔细听过后,摘下听诊器放入李聪的布袋里,说:

  “她们皮肤上生的是疥疮,身体感染的是病毒性肺炎。”

  李聪问:

  “真是病毒性肺炎吗?”

  花姑说:

  “我跟爸爸听诊过好几例这样的病患。病毒性肺炎有持续性高热,心悸,气急,紫绀,极度衰竭,可伴休克,心力衰竭和氮质血症,由于肺泡间质和肺泡内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听诊器能听到胸部有湿罗音。”

  李聪着急地说:

  “我布袋里的药物能治疥疮和病毒性肺炎吗?”

  花姑点头说:

  “我看过了,你布袋里有专治疥疮的硫软膏,可把硫软膏擦搽患处,使药能擦进皮孔,把躲在皮孔里的疥虫杀死。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过抗生素类药物,象青霉素这类抗生素首次在她们身上使用,我想一定会有奇迹发生。”

  李聪把布袋里的药物全拿了出来,说:

  “快看看哪些有用,赶紧给她们用上!”

  花姑一手拿起注射器,一手挑选药物,说:

  “抗生素药头孢类在我们那个时代用得最多。另外,这些氨苄西林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类、奎诺酮类、大环内脂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两性霉素、多粘菌素,都是治疗各种顽疾的特效药物。把酒精和消毒棉球给我,我给她们一人注射一针青霉素注射液试试吧!”

  看着花姑熟练的给病人注射,李聪说:

  “姐姐,这一次性注射器只有10支。我们还要走很多地方,能不能省着点用?”

  花姑注射完最后一支针剂后,舒了口气,说:

  “放心吧,浪费不了,针管针头用完后再用开水高温消毒,照样能继续使用!”

  老奶奶领着伙计端着盆热气腾腾的开水进来,说:

  “姑娘,老身已把开水烧好了。”

  花姑说:

  “奶奶,我需要食盐,500克食盐就行。”

  伙计不解地问:

  “食盐厨房里有,只是这500克……”

  李聪笑着说:

  “500克就是1斤,快去拿来吧。”

  伙计一边出门,一边小声自言自语道:

  “道士说话就是与众不同,1斤就是1斤,怎么把一斤说成500克?真是闹不明白。”

  老奶奶说:

  “老身去厨房安排晚饭,这里就有劳了。”

  老奶奶出去不大一会儿,伙计端着一碗食盐进来。

  李聪接过盐碗,煞有其事地对伙计说:

  “你出去把门关上,不许偷看我们作法。如果偷看,也会得他们身上一样的病!”

  伙计吓得一个劲点头,连声说:

  “不敢、不敢!”

  伙计把门关上后,李聪问花姑:

  “姐姐,弄这么多盐来有什么用?”

  花姑道:

  “盐有杀菌消毒作用。你把这些盐放进开水中稀泽,稀泽后的盐水我们在用棉球沾上,然后仔细擦拭病人患处,擦拭后再涂上硫软膏就可以了。我给阿姨和小妹妹擦,你给小弟弟擦。记住了,要轻轻擦拭,别用力过大造成新的创面。”

  李聪笑着说:

  “没想到穿越时空来到唐朝,竟当上道士,做起了医生。当道士不错,可做医生就不怎么样了!”

  花姑问:

  “那是为何?”

  李聪说:

  “姐姐你想啊,当道士可以吃仙桃、饮仙泉,还能飞升,真是快乐无穷!”

  花姑又问:

  “那做医生呢?”

  李聪摇头说:

  “做医生是个伺候人的差事,治好病人顶多得个好字。治不好的话,轻则医患纠纷,重则挨顿拳脚,被打得屁滚尿流。要不是看在1000匹赏绢的份上,谁来闻腥臊、擦涂疥疮、担风险!”

  花姑指着李聪的鼻子,笑道:

  “李聪,还真没看出你是个财迷!别胡说八道了,赶紧动手吧。”

  李聪模仿花姑的动作,用沾了盐水的棉球在小男孩患处擦拭起来。

  20?客厅里

  许成和肖佐卿在客厅里谈论着道家的炼丹术。

  肖佐卿拱手问道:

  “我师既是道家,又何必着俗人衣物?法门中炼丹延年益寿有何决窍?老夫炼丹无数,每每不成,望我师不吝赐教!”

  许成说:

  “穿俗家衣物乃是贫道游戏三味。我法门中炼丹之道,从静而入,至动而取。也就是说炼丹,就是使身心寂静入手,到气动就能采药。如果不保持静的状态,精神作用就不灵验,气也不出现。所以没有静心就谈不上炼丹。虚无而静是大道之体,修炼之根本,不静便使精神恍惚,秉性夹杂,这种离本之炼,当然与修道相违了。由此可见,炼不成内丹者,均由不能进入‘虚无寂静’状态的。静,说到底就是静性,即不让尘念产生,这才能发动真气的机运。而动呢,也不是动心,不是又起狂妄之念,而是动气。气机发动,以静心应之,这样一动一静,便是交感,便是调药,便是炼丹。这样修炼,既炼了性,又炼了命,性命双收,为道之真正旨意。如果专门静或者专门动,都不是正道。所以,心静和气动相结合,为内炼的关键。”

  肖佐卿听得津津有味,连声说: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我师不愧来自终南山,对法门中……”

  老奶奶进来打断道:

  “当家的,饭菜做好了,是不是请贵客吃饭?”

  肖佐卿问:

  “两位小师傅病看的怎么样了?”

  一同进来的管家答道:

  “与先前来治病驱魔的医者、道人不同,他俩治病不让人看,正在关门作法,说是天机不可泄露。”

  话音刚落,伙计带着花姑、李聪进入客厅。

  老奶奶忙问:

  “二位仙童,我儿媳妇和孙子孙女的病看得怎么样了?”

  李聪信心满满地回答道:

  “放心吧,4个小时后就有结果!”

  管家问:

  “你说什么,4个小时?”

  花姑忙说:

  “他说的是1个时辰左右,1个时辰后,病人病症相信会有好转的!”

  肖佐卿脸无表情地摇了摇头,只是不相信,说:

  “药方不开,药草不用,道场不设,道法不施,这么一会儿功夫,只是1盆开水和1斤食盐就能治愈顽疾?除非是神仙下凡!”

  老奶奶说:

  “当家的,还是请三位客人吃饭吧。管家,去把葡萄酒和夜光杯拿来款待贵客!”

  李聪偷偷地轻声问花姑:

  “姐姐,也不知唐朝人吃的是些什么,好不好吃?”

  花姑用指头点了下李聪的前额,说:

  “真是只馋猫!小声点,别让爷爷、奶奶听到了!”

  八仙桌分宾主入座后,肖佐卿指着满桌的菜肴说:

  “家遭变故,无心理厨,桌上只是些;炯、煮、烧、烤、烙,烫、炸、蒸、脯、腌的东西,没什么好吃的,还请客人多原谅才是!管家,给客人斟酒。”

  李聪爱不释手抚摸着雕龙画凤的夜光酒杯,悄悄地对花姑说:

  “姐姐,这样精美的酒杯拿到嘉士德拍卖会上去拍,一定能拍出一大笔钱来!”

  花姑脸上微微一笑,附着李聪的耳朵说:

  “你真是个典型的财迷!”

  管家一边往酒杯中斟酒一边说道:

  “这夜光杯和葡萄酒都是少东家去年西域做生意时带回家的。是老主人的心爱之物,轻易舍不得使用。真希望三位能治好少奶奶和公子小姐的病,也不枉费了庄主的一片志诚。”

  听了管家这番话,许成感到如坐针毡,分外别扭。

  李聪却不管那么多,见管家把酒壶里琥珀色的葡萄酒斟入酒杯,立刻吟起了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许成无可奈何道:

  “吟什么诗?酒别喝了,我们吃饭吧。”

  肖佐卿也不相让,吩咐管家道:

  “饭都咽不下,哪还有心思喝酒!管家,让丫环给客人们盛饭。”

  肖佐卿话音刚落,一个丫环慌慌张张跑过来说:

  “老爷、奶奶,少奶奶和公子小姐都醒过来了!鸡汤不用灌,自己能小口小口喝了!”

  肖佐卿大吃一惊,对老奶奶说:

  “有这样的奇事?走,看看去!”

  众人纷纷离开,客厅里只剩下师徒三人。

  许成瞪大眼睛问花姑:

  “这是真的吗?你们用了什么手段,使奄奄一息的病人这么快就能苏醒并且进食?不会是使用了西药青霉素吧?”

  花姑惊奇地问:

  “师傅,你也知道西药,知道青霉素?”

  许成笑道:

  “为师公元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奉师尊之命下山公干过。”

  花姑笑着对许成说:

  “师傅参加过抗日战争吗?能在这里能治病救人,全是聪聪的功劳。”

  许成问李聪:

  “是的,参加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聪说:

  “上凤凰山的前一天晚上,我把我们时代表哥给人治病的仁丹妙药错当成自己的东西给带来了。想不到还派上了用场,成了我们游唐朝生活的保障。师傅,这一千匹绢值多少钱,够我们平常开支多久?”

  许成说:

  “这么说吧,一家人靠种田一辈子也难挣到1000匹绢,这可是一大笔钱哪!”

  李聪兴致勃勃地说:

  “把这10000匹绢兑换成真金白银,就不用愁此唐朝次旅游的费用了。我要吃最好的饭、乘最好的车、住最高档的宾馆,让我的身心尽情享乐唐朝最美好的一切!”

  花姑笑着说:

  “你就牛吧!”

  许成板着脸道: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的意思就是说;颜色多了会使人眼盲,声音杂了会使人耳聋,味道浓了会使人丧失辩味能力,驰骋畋猎会令人心发狂,贵重财货使人行动不便。因此圣人不断地充实自己,而不追求人人喜爱的五色、五味、五音、畋猎、财货,所以有得也有失。我们道教有好生之德,有理想人格的形态,岂能贪图‘阿堵物’而自毁清誉!”

  李聪对许成的话有些莫名其妙,忙问花姑:

  “师姐,‘阿堵物’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就听不明白。”

  花姑解释道:

  “‘阿堵物’指的是钱。我国西晋历史时期,一些士族阶层人士自命清高,耻于言钱,钱被称为‘阿堵物’。后人指‘阿堵物’为钱的别称。《世说新语》中记载:西晋的王衍是所谓的‘品行高尚’的清谈人士,据说他口里从不提到‘钱’字。他老婆想试探王衍的虚实,趁王衍熟睡之时,叫仆人绕着王衍的床边铺上一大圈钱。王衍早晨醒来见到床边的钱妨碍他行动。便叫来仆人说;‘举却阿堵物’。就是让仆人把钱移开的意思。”

  李聪听完后对许成说:

  “师傅,我们的时代有句话,叫做;阿堵物不是万能的,但没阿堵物却是万万不能的!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百姓的幸福,哪样少得了阿堵物?师傅啊,我们既然来到了用阿堵物的世界,就应该入乡随俗,别道貌岸然当那所谓的‘品行高尚’的清谈人士。这1000匹绢是师姐和我的智慧劳动所得,我一定要拿。不管什么时代,有‘阿堵物’海阔天空,无‘阿堵物’寸步难行。师傅您就听我这一回吧!”

  花姑说:

  “师弟说的对,这些钱除了解决我们这趟度人和旅游经费,有多余的还可以救助穷人,做些善事,宏扬我道家的好生之德!”

  许成笑道:

  “为师说不过你们,就这么办吧。记住了,这笔钱的大部分一定要花在悲天悯人、救苦救难之上!”

  花姑好奇地问:

  “师傅,您刚才说;道教有理想人格的形态。这理想人格的形态指什么?”

  许成说:

  “我们道教的理想人格的形态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而到达‘玄同’的最高境界。‘玄同’的境界是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人的人伦关系之局限,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待一切人和事。”

  花姑点头道:

  “我明白了!”

  李聪没听进去一句,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笑着对许成说:

  “师傅,我去趟洗手间!”

  李聪离开后,许成问花姑:

  “你们不是洗过手了吗,李聪怎么还要去洗手?”

  花姑回答道:

  “师傅,聪聪所说的‘洗手间’就是茅厕。”

  许成嘟囔道:

  “上茅厕就上茅厕,怎么还跟洗手联系上了呢?风马牛不相及嘛!”

  21?厨房

  李聪快步走出客厅,来到靠右边的走廊前。见师傅的吃饭家什静悄悄摆放在廊柱下,他二话不说,挑起剃头挑子进入厨房。

  先前送盐的伙计正在灶口烧火,见到李聪,忙站起来问:

  “仙师,来厨房有何吩咐,小人黄年生一定努力照办!”

  李聪放下肩上的剃头挑子,眼珠子在眼眶里贼溜溜转了几转,松开道袍,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粒金纸包装的酒心巧克力,煞有其事地说:

  “年生、年生,初一出生,与我有缘,福禄此生!”

  黄年生听罢大喜,连磕三个响头后,伏在地下哀求道:

  “仙师啊,小人何德何能,竟能够受到仙师的眷顾?望仙师大发慈悲,度小人于水火之中!”

  李聪笑道:

  “年生你起来说话。你与本仙师有缘,本仙师有巧克力金丹1粒,只要不生妄念,巧克力金丹服下后,虽不能延年益寿,但也可以强身健体。你且放在口中含化,包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黄年生受宠若惊般地张开了大嘴,李聪剥去金纸,把酒心巧克力往他嘴里一丢。黄年生匝了匝嘴,感觉巧克力味道妙不可言,眉开眼笑地说:

  “我知道了,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玉液琼浆味呀!仙师的巧克力金丹入口香甜,汁液感人肺腑,沁人心脾,令小人心醉!”

  李聪拍了拍黄年生的肩膀,问:

  “斧子呢,劈柴的斧子在哪里?”

  黄年生说:

  “仙师要斧子做什么?”

  李聪指着剃头挑子,神秘地说:

  “年生啊,本仙师告诉你一个天字第一大号的秘密,你千万不能泄露出去,否则必遭天遣!”

  黄年生赌咒发誓道:

  “仙师放心,小人一定守口如瓶。如泄露了天字第一大号的秘密,就叫天打雷劈了我!”

  李聪装神弄鬼、连哄带地故弄玄虚道:

  “不必赌咒发誓,这副剃头挑子有点邪气,今晚就会变成妖精害人,而且专吃庄上的伙计和丫环。为了不被所害,只要你神不知鬼不觉地用斧子把这副剃头挑子给劈了烧掉就行。记住,木屑都不能留下一点,一定要烧得干干净净,否则它还过魂来第一个吃的就是你!好好烧吧,本仙师还有事,先走一步。”

  李聪出去后,黄年生歪脖瞪眼看了看剃头挑子,狞笑一声,自言自语道:

  “都说‘剃头挑子一头热’,想不到你这‘一头热’的东西还会兴妖作怪!常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哼、哼,想不到我黄年生也有驱魔斩妖的一天!妖怪呀妖怪,你就下地狱去吧!”

  李聪并未离开,只是躲在门外从门缝里偷看。见黄年生怒不可遏地挥动斧子劈剃头挑子,抿着嘴巴乐不可支。

  22?客厅

  李聪若无其事地返回客厅,坐下后,朝许成、花姑点了点头,问:

  “庄主他们看病人还没回来吗?我饿了,先吃块红烧肉再说。”

  许成皱了下眉头,说:

  “该不会有什么事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你们先忍着点,为师这就去看看。”

  许成走后,李聪吞了吞口水,想了想后,笑着问花姑:

  “姐姐,师傅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是什么意思?”

  花姑道:

  “这是一句成语。浮屠就是宝塔,七级则是指七层,它的意思就是说七层的宝塔。佛家以为,七层的宝塔约为百公尺来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来供养,功德是很大的。这在许多的经典中都有提到,你可以翻翻地藏菩萨本愿经,内中就有提及。假使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那么你所获得的功德是比建宝塔礼佛还要伟大的,这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寓意所在。聪聪,你问这个干什么?”

  李聪附着花姑的耳朵,轻声说:

  “没什么,我只是问问。姐姐,刚才我没去洗手间,而是把走廊下师傅的剃头挑子挑去了厨房。然后让伙计黄年生用斧子给……”

  花姑听后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

  “聪聪,你……你坏死了,真……真是笑死我了!”

  肖佐卿、老奶奶、管家等簇拥着许成返回客厅,把许成让到八仙桌的上席坐定,肖佐卿举酒杯感谢道:

  “老夫家人的病找了许多医家、道士,也花费了大量钱财,可就是不见效果。正举家无可奈何时,道长师徒从天而降,一个时辰不到便见成效,实在是救老夫全家于水深火热之中。常言道;大恩不言谢。请尊师徒把酒杯举起来,千言万语尽在杯中。来,干了!”

  一杯酒喝下去后,许成说:

  “长安乃天下名邦,庄主经商亦是善业,合家信奉道教,的确令人景仰。家人生怪病而由小徒诊疗也是机缘,小徒不负下山前师尊谆谆教诲,身体力行宏扬我法门道法。一饮一啄,皆是前定。庄主道心虔诚,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也。”

  老奶奶说:

  “三位仙长,老身儿媳妇、孙子孙女病入膏肓,已是垂死之人。不曾想三位从天而降,家人遇得仙缘,方能起死回生。管家,把赏钱取来!”

  管家点头离席而去,不大一会儿,带着三个伙计举着装满金银的托盘来到席前,管家对许成三人说:

  “奉庄主之命,在下已将1000匹绢折成黄金白银,请尊师徒笑纳!”

  李聪说:

  “管家,请你将盘中够一辆牛车的金银拿出来,想办法给我们买一辆牛车。我们只在贵庄住3天,3天病人痊愈后,我们就驾牛车离开。”

  许成说:

  “不用3天,我们明天就离开。”

  花姑问:

  “聪聪,你会驾牛车吗?”

  李聪摇了摇头,只是看着许成。

  许成说:

  “为师又不会驾车,老看着为师做什么?”

  肖佐卿笑道:

  “老夫庄上还有几挂牛车,会驾牛车的伙计有的是。和治好老夫家人的命相比,牛车和驾车的伙计皆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来,请多饮酒多吃菜!也不知席上的东西是否合仙师们的口味?”

  李聪夹起凉皮筋往嘴里送,嚼了几嚼后,满意地说:

  “师傅、姐姐,这呈红色,辣里透香的东西很好吃,你们也吃吃看。”

  花姑夹了一筷子给许成,然后自己也尝了尝,点头赞美道:

  “味道确实不错,这是菜什么做成的?”

  管家忙介绍说:

  “这是当地产的一种凉皮,这种凉皮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已经开始有这凉皮,为皇朝供物,乃为各种凉皮之祖。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制作时把大米粉调成糊状,平铺在多层竹笼内,旺火蒸熟,做出的凉皮筋、薄、细、软,具有独特风味。吃时用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透香,是招待亲朋好友必备的一道菜。”

  花姑吃了口羊肉泡馍,说:

  “这东西也很好吃的!”

  管家又介绍说:

  “这是羊肉泡馍,羊肉加佐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馍,掰成碎块,加辅料煮制而成。其特点是: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

  肖佐卿好奇地问:

  “小仙师似乎从未来过长安。敢问小仙师仙乡何处,是特地来此救苦救难的吗?”

  许成笑道:

  “庄主不必多问,贫道师徒四海为家,以乾坤为逆旅,以七尺为蜉蝣,翛然而来,翛然而去。”

  李聪悄声问花姑:

  “姐姐,师傅所说‘乾坤’是指世界,‘七尺’指人体。‘逆旅’和‘蜉蝣’是什么意思我就不知道了。”

  花姑解释道:

  “‘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引申即为旅店的意思,常见的文言中皆为此义。‘蜉蝣’是一种昆虫,俗名叫“一夜老”,也叫“夜夜老”,意思是一夜之间产过卵就死掉了。”

  李聪点头说:

  “哦,我明白了!”

  许成打了个寒噤,突然心血来潮,惊呼:

  “不好!”

  花姑吃了一惊,忙问:

  “师傅,出什么事了?”

  许成掐指一算,冷笑一声,问李聪:

  “徒弟,你对为师的剃头挑子做了些什么?”

  李聪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说:

  “我没对师傅的剃头挑子做什么呀!”

  花姑笑道:

  “聪聪,师傅都已知道,你就别再隐瞒了!”

  李聪嬉皮笑脸地对许成说:

  “常言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们还有这么多地方要去,师傅挑着剃头挑子很辛苦,为了减轻师傅的负担,我把这累人的东西一把火给烧了。师傅,我在学校从来都没有对老师这么好过。师傅哇,徒弟我还等着您表扬呢!”

  李聪一番狡辩令许成哭笑不得,说:

  “算你说的有理,快去灶膛里把师傅的道袍、拂尘、渔鼓简板取来。”

  李聪问:

  “道袍、拂尘随挑子一起烧掉了,我亲眼看见的。”

  花姑说:

  “师傅的道袍、拂尘、渔鼓简板水火不浸,你就去取吧。”

  李聪无可奈何地离开了餐桌,出门向厨房走去。

  23?庄园门前

  天刚蒙蒙亮,黄年生就将一辆套好的牛车停在庄园门前。

  在肖佐卿、老奶奶带领下,伙计丫环们搀扶大病初愈的少奶奶,抱着一双儿女来出了庄门,为许成、花姑、李聪送行。

  花姑对老奶奶说:

  “阿姨和小弟弟小妹妹都回房吧!奶奶,我们离开后,留下的阿莫西林金丹按时按量给她们三个服下。为了皮肤病早日根除,每天记得用盐开水给她们洗澡。”

  身穿道袍的许成扬了扬拂尘,对肖佐卿说:

  “庄主,我们来贵庄治病一事属天机不可泄露,切莫告诉任何人。否则上天怪罪,庄主合家必遭天遣!”

  李聪低头自言自语道:

  “那八只夜光杯可真漂亮啊!”

  肖佐卿微微一笑,道:

  “仙师放心,老夫已叮嘱家人,一定会守口如瓶的。年生,去老夫人处把那8只夜光杯取来送给李仙师。”

  许成说:

  “庄主不必客气,这么精贵的东西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李聪赶紧说:

  “谢谢,谢谢庄主的深情厚谊!年生,赶快去把那八只夜光杯取来给我!”

  黄年生进去后不大一会儿,把一个精巧白的小木箱子交给肖佐卿。

  肖佐卿打开小木箱,揭开里三层外三层的布包装,精美的夜光杯显了出来。

  李聪接过木箱,小心翼翼地将夜光杯包好,眉开眼笑地说:

  “多谢庄主,真是太好了!”

  许成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黄年生把1箱金银搬上车后,对许成三人说:

  “仙师请上车!”

  肖佐卿叮嘱黄年生:

  “年生啊,此趟为仙长驾车去长安,千万服侍周到了。你的位置老夫始终给你留着。在此期间,尽管你不在庄上,但工钱1分也不会少你的。记住了,多给老爷我长脸!”

  黄年生兴高采烈地点头说:

  “老爷,您的吩咐小人尽心去办,不会让全家上下失望的!”

  三人上车后,黄年生朝空中甩了声响鞭,大声对牛喝道:

  “我的牛哇,拉仙师去长安喽,驾!”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