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义州书院
thudec1819:49:25cst2014
其实书院在当时并不只是纯粹学习知识的场所,它还是国家选拔制度的基石。正常情况下,如果想入朝为官就必须有书院的举荐。举荐分为上上到下下九个等级,被评定的等级越高理论上能达到的官职就越大。每个郡都设有一个书院,每个书院有一位先生,先生的权利很大,因为学生的生死都由他一人说了算。所以要求先生有很高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经过各方面的收集和考察后才由皇帝直接认命。国家的权利机构中就有专门负责推荐和监督先生的部门,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就是皇帝自己。也就是说先生的直接上司就是皇帝老子。
在书院求学年满三年后,先生就会给你评定等级。一般很少会有人三年就有品级的,基本都要熬个五年以上,甚至有些学生十几年后都没有品级。反正每年都要给书院上交高额学费,你乐意呆一辈子也行,如果先生没有赶你出去书院就行。不过大多数学生都有自知之明,几年过后就能明白自己到底评品有无希望,没有希望的话还不如另寻出路,走走上层路线或许还是有几分可能。当然,有了品级也不是意味着就一定能入朝为官了,等你拿到了品级,就有资格向朝廷提出入朝的愿望,然后朝廷会有相应的考核。等过了考核,又遇到合适你的官职,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可以成为正式的官员。
想去书院求学也不是简单的事情,首先,需要当地的户口,就是说不是本地人士是不能去书院求学的。第二,年纪在八到十五岁之间。第三,要有县一级的推荐文书。第四,一笔巨额的求学费用。当然也有特例,比如因品德或是才智特别出众而声明在外的孩子也是可以破格收取的。说白了就是先生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哪怕是郡守亲自出面也没有用。
义州书院并非就在义州郡城里,而是距离郡城相当远的邻水县,岑渊县的隔壁。邻水县城西行十五里就能看见这个书院。书院占地很大,是邻水县城的几倍。书院里有农田,果园,池塘,还有几座矮山都被圈了进去。里面求学的学生倒是不多,原因就是南荒穷,而且守土心思重,属于安于现状没什么野心的地方。每年进入书院的学生不过二三十人,加上往年的学生加起来不过一百来个人。不过有意思的是,只要是义州书院出来的学生,基本很快就会获得很不错的官职,而且为官的学生基本官运还算亨通。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五年升一品半品是很正常的。所以其他郡县的大人物都想把自己家族的子弟送到义州书院,一到每年招收新学生的时候,义州书院总是异常热闹,说是车水马龙也不足为过。可是最后能留下的外郡学生却绝无仅有,不过那偶尔的一两个幸运儿总是刺激着外来者趋之若鹜,乐此不疲。
书院的先生名叫刘守义,字允直。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人又高又瘦,深深凹陷的脸颊显得嘴巴很尖。特别是还留着稀稀落落的山羊胡子,整个脸和玉米差不多。还有就是衣服都收着袖口,这样的服饰早在一百年以前就已经过时了,天知道他这种喜好是从哪里来的。
陈喆带着冼凡还有长毛从早上出发,坐着牛车到岑渊县,然后转坐马车又从岑渊县到邻水县。到达邻水县已经是傍晚时分,此时并非是招收新生的时间,所以没有车到义州书院,也就是说需要步行。陈喆和冼凡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在邻水县呆一个晚上,明天一早再出发去书院。
陈喆和冼凡都是第一次离开岑渊县,心情都有些紧张和兴奋,本来王虎子说要带着两少年去的,可是冼予直坚持让两个孩子自己去,因为学费和推荐信都是冼予直解决的,王虎子没有一点话语权,也只好按下心中忐忑,把保护儿子安全的希望寄望于长毛身上了。邻水县和岑渊县其实大同小异,因为是南荒的关系,人口都相对稀少,县城规模也很小,只有三两条街道,除了几间商铺就是居民住宅。其实商铺和住宅样式都是差不多的,主要是陶屋,街道边缘的地方也有一些竹木屋,人字形的屋顶,下面分为两层,因为南方潮湿且多虫蚁,下层不是堆放杂物就是养牲畜,上层才住人。
邻水县的客栈比较多,规模也比较大。那时候客栈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是在屋外立了根粗大的竹子,竹子顶端挂着客栈字样的布。陈喆带着冼凡随意走进一家客栈,点了些饭菜。
客栈老板兼厨子兼小二准备好了饭菜就和陈喆聊了几句,因为陈喆和冼凡接触的生人少,不善交流,所以基本都是做一个听众。
“鄙人叫刘护。”老板说到:”请问两位公子这是到义州书院求学的吗?“
”嗯。“陈喆边吃着简单的饭菜边回答。冼凡心里却觉得这个老板不懂礼貌,因为吃饭时候说话是不符合礼教的。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报名的时间应该是八月下旬。可现在已经是九月中旬了啊。“
”是这样的吗?我不大清楚。“陈喆仍旧低头吃饭。
”这可有些麻烦了,“刘护堆出一脸笑容,双手在胸前搓了几下:"就我所知,那个刘棺材是出了名的不讲情面啊。只要迟一天,就不会再收学生了。你们家的大人没有告诉你们吗?对了,每年来这里求学的学生都是有人家一起的,你们怎么自己就过来了。“
”刘棺材?“
”就是刘守义.我们县里的人都那么叫他,因为他总是一张棺材脸,没有人看见他笑过。听说他出自陇右刘家直系,不知什么原因才来到我们义州郡,有传闻是得罪了某位皇叔才被发配到南荒的。谁知道呢,不过依我看,他那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模样,放在哪里都要得罪人。你们大概听说了吧,每年都会有外郡的名门大户到我们义州书院求学,可是唯独没有他们陇右刘家。“
"为什么?”陈喆问道。
刘护双手又合十在胸口搓着,“因为陇右刘家家主,御史大夫刘泽大人曾经亲自来义州书院,打算把自己的长孙送到书院就读,可是刘守义,也就是他的侄儿却连面都不见就直接拒绝了,气得刘泽大人连夜就回京师去了。回去就宣布把刘守义逐出刘家,嘿嘿。”刘护那得意的模样仿佛他就是那个把刘守义逐出家门的的刘泽大人。当时被逐出家门是最为可怕的,因为生不能进族谱,死不能入祠堂,对于门户观念极重的时代而言,是比死还要可怕的事情。
“怎么会这样。”陈喆听了心里也有点担心,自己和冼凡真的能进义州书院吗?
“谁知道那老家伙是怎么想的,我觉得他应该是被上天诅咒而迷了心窍吧。当年我也想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书院,那可是鄙人一生的积蓄啊。足足一百两银子,可以买下二十亩上好田地的银子啊。我求爷爷告奶奶终于把推荐文书什么都凑齐了,刘守义却不收的儿子。你们看这算是什么事。就因为不能进书院,我儿子一时想不开就报名做了一个郡兵,最后才被妖怪吃掉了。都是刘棺材害死我的喜儿。"说到这里,刘护一脸黯然,”后来我那婆娘又生了几个闺女,儿子却一个也没有,我们刘家的香火就要断在我这个不肖子孙身上了。“
陈喆不会安慰人,只是低头吃着饭,静静想着自己的事情。
"不好意思,叨扰两位公子就食了。饭菜还算可口吗?”
“嗯,还好。”陈喆说到。
”那就好,那就好。我去给公子烧水洗澡。客房都是收拾好的,被褥也是干净的,最近天冷,反正没什么客人就给两位工作多准备了一床。如果明个进书院的事情不顺利,还请公子再下榻我这家客栈了。“
”好说好说。“陈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