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情劫 第二世
历情劫第二世
第二世她是明华,一代名将明钊二女,当朝的国丈爷,大姐明羽十三岁入宫,侍奉当今的太子爷,明华十岁随父出征,自此一直从军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十七以女子之身受封先骑将军,官拜五品。
对太子府锦衣玉食,对于一个不知人心险恶的明羽来说,能活到今天全由父亲和妹妹的战功赫赫才保全到了今天。
前两次是原因不明的流产,而后则是随着健康的身子不再健康之后,自然而然的,她不再容易受胎,更不容易养胎。她的第三个孩子好不容易受了胎、明羽狠狠折磨在床十个月之后,终于出生,却在两个月后夭折……心中烦闷的叹了口气。
“父亲,前日我探望姐姐,她气色不太好,我看她日渐消瘦,是不是有什么原因?”明华试探性的问着父亲。
向来言语不多的父亲皱了皱眉,道:“你多去太子府去看看她吧,明羽当年不听我的劝阻,一入皇城深似海,她的心智怎能斗过太子府的妃嫔。”
轩辕王朝,盛世二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
因是新帝新气象,所以注定了朝野权势必然的重新洗牌。一朝天子一朝臣,旧帝提拔的权贵势消,而与新帝有关的姻亲故旧们,理所当然的成了轩辕王朝新贵。
就算在职务上尚无太大的调整变换,但光是看看那些忙于锦上添花、见风使舵的人开始频繁往哪户人家钻营攀亲,便可知道所谓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是怎样的一回事了。虽然新政伊始,心性沉稳的帝王,对于朝政,秉持一动不如一静的态度,但仍然止不了那些墙头草见风偃倒的势头。
王亲贵族大官们努力于对未来新势力的巴结攀交,平静的表象下波涛暗涌。对那些想成为新势力里的一员、或不愿随着旧帝崩殂而变成旧势力的人们而言,最理想的青云梯并不是成日上那些朝廷新贵的宅第里去巴结交好,而是竭力让自己成为皇亲,从此顺理成章的变成位高权重的朝廷新贵。
新帝轩辕澈三十岁登基,如今也不过三十二岁,青春正盛,而且依照轩辕王朝定制,一个帝王最多可拥有四宫妃、八妾妃而言,目前只有三个宫妃、四个妾妃的皇帝,仍有五个娶妻的配额,这情况对所有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大臣而言,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轩辕澈在二十岁之前,被封为立政王,是先帝的第七个皇子,原本并不是先帝帝心目中最理想的王储人选,只是当时被视为理想王位接班人的另三名皇子在十几年的斗争中一死一残一伤,更是因手段太过激烈,使得朝臣政争不断,甚至差点演变成逼宫政变。先帝大为盛怒,在一番朝廷大清洗整肃后,直接召回早已牧守封地轩辕澈的七皇子,立为东宫太子——只因他是唯一没有被查到有参与王储斗争的皇子。
在轩辕澈仍是立政王时,他只娶了两名正妻、一名侍妾;后来在当太子的十年间,为了让他稳固未来执政的根基,在执政后能有推动朝政的助力,先帝与当时的皇后都煞费苦心为他挑选了合适背景的女子,依照其背景给太子正妃或妾妃的身分陆续娶进太子府。
若要说轩辕王朝这五十年来最耀眼的贵族,明家敢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了。近五十年来整个家族出了两名武将、三名高级文官,放眼天下,还没人能与之争锋。这么显赫的家族,其子弟又在庙堂上深得皇恩信任重用,无论如何,都会是皇家必须掌握在手上的力量,绝不允许有丝毫闪失。做为皇帝招揽亲信联姻绝对是一个必走之路。
十六年前,由当时的皇后作主,将明家的第一才女兼美女嫁给当时绝对不可能成为王储的轩辕澈。谁会想到理所当然的与皇家结亲,以牢牢掌控这份势力的一场政治婚姻,竟然把明家权势推到无上巅峰;谁会料到轩辕澈竟意外成为无人可取代的东宫太子,并成功的登基为皇帝。
在天澈登基为帝的那年,长年身体虚弱、怎么也不见好转的明羽终于再也支撑不住,香消玉殒于太子府。留下一个年方二岁的女儿。
在轩辕王朝明家第一才女明羽病故后,明家再嫁出一名女儿进皇家填补这个空缺是理所当然的。怎奈何明家二女不愿意像姐姐那样再加入皇家。
拒婚的的理由是今生愿得一人心,不愿意与其他分享丈夫。奈何明家的势力轩辕帝不能明显的不乐意,问明华喜欢谁?朕可以赐婚,以示大度,是个明君。
十八岁明华遇一知已名为李忠,结为兄妹,均为武将,此生愿嫁义兄,轩辕帝当年赐婚。明华拒婚与义兄共结连理之事,为当今一段佳话。
明华嫁入李府十年一直无子。征战之时得义子,名唤李御琰。
这日,李忠北征一年,归府之时带回一绝世美人慕容情,一大家子站在李府门外,春风兮兮,有意路过之人无一不打哆嗦。
“叩见夫人。”慕容情上前轻拜,一看真是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
明华无语,只是拉着义子入门,随后一大家子没入府门被关闭的大门之中,市井之中话题骤起,明华李忠再度成为主角,只是如今又多了个绝色女子可聊。
“我去禀了外公,将那不要脸的女人轰出门去!”御琰为母忿忿不平。
“琰儿莫闹,退下。”明华喝退儿子,心中自有思量。
申时李忠回府,夫妻二人长谈。
“十月我军受袭,我带领一队兵马出城诱敌,不料重伤晕迷,被路过的慕容老先生被救,在他家养伤数日,慕容情是他独女,精通歧黄之术,军中大创死伤颇重,敌人好用毒,我便请她暂代军医一职,没想到她竟也精通兵法、奇门八卦之术,与娘子不分上下,这次旗开得胜,她功不可没。”李忠说到这,有些眉飞色舞,倾慕之情表露无疑
。
“你很喜欢她?”明华想亲口听他说说。
李忠毕竟是武人,性格大而不苟,只犹豫了片刻便坦荡荡的点了点头,心有惭愧的看着妻子,连连说了几句对不起。
“你可知那女子底细?”
“已知,她主动向我说明一切,并发誓绝不对我有二心,我与她已有了夫妻之实。”说到这里李忠脸上有些潮红,“她现今肚中已有李家骨肉。
”
明华点了点头表示已知,又道:“你我是皇上主婚,如今你要纳娶,可禀皇上知道?”
“已禀奏皇上,皇上未答,只是令你明日入宫,他有事相谈。”
明华又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次日入宫,皇帝眼露讥讽,明华只装作视而不见,行了叩拜之礼,在一旁侯着。
半刻,才听得皇上似笑非笑的说:“朕自见你那日,朕爱你数十年如一日,当年朕要娶你入宫为妃,你以死相胁,口口声声与他情投意合,非李郎不嫁。你说朕三宫六院,后宫三千,你要的爱必须是独一无二的,你说你心无大志,什么都不争不抢,但丈夫是绝不能与人共享。你说朕贵为天子,无真情真爱,他虽为莽夫,但重情重义。你说他发誓一生只有你一人,此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后来你说他不在乎你不能怀有身孕,你说……”
“够了!”明华闭了闭眼,冒着大不逆之罪,喝斥道。
“怎么,听不下去了?”皇帝端坐榻上,仰头大笑,“明华啊明华,这就是你辜负了朕所选的良人,哈哈哈哈,你真正可怜可笑啊。”
“他昨日前来禀我之时,你知道我当时在想什么吗?我在想,我明日一定要嘲笑你,讥讽你,我明日一定要看看你是什么表情,我明日一定要问问你,你没选朕,你后悔没有?”
明华只是一叩在地,语气沉重:“那慕容情是北国完颜太后的亲侄女,李忠也绝不是偶遇,想必皇上早已知道了。”
“那你想对我说什么?”皇帝轻扬了嘴角。
明华再拜,“请皇上恩准,让李忠纳慕容情为妾。”
“把一个奸细放在我朝一个三品将军的府中,你觉得朕允许吗?”
“愿以明李两家性命担保,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恳请皇上恩准。”明华三拜下地。
“准奏。”轩辕帝摇了摇头,明华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呵呵呵。
六日后,镇北将军府大喜,只是纳一房小妾,但观礼人数之多以为奇观,明华盛装坐在主母之位,接受新人奉茶。
七月后,李府小妾生一长女,两年后,再生一子,五年后,明华携子带兵出征,途中遇敌袭母子二人被逼跳崖,自此下落不明。
李忠悲愤之时,慕容情递来一书信,李忠看后即病了两月有余,病愈后上表朝廷身体有佯,辞官归乡,皇上准奏,李府一夜之间搬离京城,回到老家,夫妾二人男耕女织恩爱白头,但终身空虚正房之位。
二人终老后,长子无意得来那信,看后稀嘘。
信曰:你我夫妻二人情投意合,恩恩爱爱,我爱你敬你信你,本以为我与你二人从此白头偕老,无旁人所扰,不料命运弄人。当年你救我于危难之中,如今我已保李府八年无忧,再了无牵挂,只忧伴君如伴虎,还望夫君珍重。华亲笔。
灵儿由御琰陪伴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