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谈文论武
friapr1000:15:49cst2015
在宫中,我与我的几个妃子及皇后呆了两天,这两天中,我的几个老婆与我是其乐融融,白天都为国家的强壮而出谋划策,夜晚颠鸾倒凤一阵折腾,基本上是雨露均沾。由于皇后雯雯与淑妃兰兰都姓周,俩人的关系较好,所以在宫中待的头一天晚上我就先把她俩一床拿下了。之后德妃嘉嘉,贤妃玉玲,良妃慧禹她们三个同一个夜里被我一张大床给宠幸了。
早上寅时末我睁开了双眼,看了看左侧的娟儿,又瞅了瞅我右侧的燕儿,想起昨晚的疯狂,真是酣畅淋漓呀,想起来就浑身舒畅。
由于她俩太累了,所以今天的最后一天,我就没有让他们跟着,我自己个一个人带着太监总管唐三彩去了宴会的所在。
在这里我听他们正在高谈阔论,其中文人正在对文学树立威望,说是学习文化是立国之本,引导之源。兴国必修文,文学应当提升地位,国家不应全以武力为基准应当提倡以文治国以武兴邦。其中的儒法派的掌门人白雪峰,号蚕茧里的牛就支持文人所发表的言论。并说出了应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同时还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统治集权制。红尘派的掌舵者说道“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一心堂的堂主说道:“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尊降节,这才叫正气浩然。品德高尚的人修身立人,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
其中一个胖子说道“我是财阀会的会长,我认为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富贵犹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道者派的主派人员中的一个太上长老辰东说道“道法自然,天道无为,国家应以无为而治。并提倡。应循时而变道,循道而变行为。且人所有物性不同,故其复命归根求真方式也不相同。又谈及武学时说道“武学亦是我们必修的知识,是拥有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实力。我们修习武功,是让我们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修武,我们首先修习“止”功,修复自己内在的怯懦、和修正外在的暴力。这里指的懦与暴,包括了思想、语言和行动。知耻近乎勇。当我们知道自己怯懦、懦弱、能力不足时,能够拿出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修补它,便是勇。
如果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这个怯懦、这个漏洞,那我们则无法处理我们有可能面临的危险,其实是在给自己制造了危机……便越发怯懦,难以自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武者修习的是高等智慧,不制造新的伤害、不制造新的麻烦来给自己解决。天下本无事,才是真本事。僧通派的代掌门了然大师说道“我本修行之人,本不予说之与总人,但是国家之兴起,人人有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我们僧通的武学也是博大精深的,我们的功法强调对心性的修炼。打坐的方式为:吉样式和降魔式两种。先用右趾押左股,再以左趾押右股。手也是左手在上,这叫做降魔坐。至于吉祥坐,就是先用左趾押右股,后用右趾押左股,让双脚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也是右押左,然后安仰在跏趺之上,叫做吉祥坐。在结跏趺坐时要求"闭目,以舌柱腭,定心令住,不使分散",此时一般用自然呼吸法,主要在于以此来调息调心、诱导入静。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个人有个人的修行,我就讲到这吧。
这时一个仅次于他们三大派的一个灵修山山主说道“天下武学博大精深,我们灵修山的功法与大家的功法兴许有所不同。我们主修灵魂与精神,力求达到精神与灵魂的长存。我派认为,路是一个人完全控制自己心灵的过程,以致于抑制了所有游离思想;能完全集中在特定事物上。简言之,一个人必须学习入定的方法。人的感官都自然外求,它把心灵引向迷人的世界。事实上,许多人究其一生都在感官世界中游离。研究元神之路意味着通过专注于敏感的内部知觉重新训练心灵。产生的第一个结果是获得某些能力,如解读他人之心、影响他人、运物、控制环境、见到神并与神谈话、身体消失,以及达到清宁域。根据元神之路,这些能力都可以得到理性的解释,它们并不是神秘的或者超凡的。
听的他们的讲说与讨论,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国之主,我还需努力,作为国家的一员,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不管修文还是习武,都要加倍的努力才行。
我以他们的见解做了一次总结:“作为一个人,习武以个人身心提升为本,内止于懦、外止于暴。作为国家一员,在其位谋其责。上将帅武以军用,保障江山稳定;中车马武以运用,保障运行畅顺;下兵炮武以器用,保障攻防实力。文人则应以教化民众为己任,力图使人人都得以识字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