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466章 华科院办公室的电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6章 华科院办公室的电话

  

红旗轿车平稳地驶离西山小院,将庄严肃穆的氛围留在身后。

  车内,洛珞靠在舒适的后座上,窗外京城的冬日街景飞速掠过,却丝毫未入他的眼。

  领导那句带着长辈关怀的“早点安定下来”和“把握缘分”,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荡起一圈圈涟漪。

  他闭上眼,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座椅扶手光滑的皮革。

  结婚?

  这个词,此刻在他脑海里反复盘旋,带着前所未有的重量和真实感。

  是的,他和刘艺菲,在所有人眼中——无论是双方父母,还是领导、同事,甚至那些关注他们的公众——早已是注定要携手一生的人。

  两家的长辈早就把他们视作一家人,那份认可和期待,如同伏羲堆核心稳定输出的能量,无声却强大。

  他们共同经历的种种,从最初的相识,到斯德哥尔摩金厅那支惊艳世界的共舞,再到她默默替他分担着聚光灯下的压力……桩桩件件,都指向同一个终点:他们属于彼此。

  “水到渠成……”

  洛珞低声自语,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温暖的弧度。

  这种感觉很奇妙,仿佛命运早已铺好了轨道,他们只需并肩前行。

  然而,领导的话也点醒了他。

  水到渠成,也需要一个关键的仪式来宣告新的开始。

  不是婚礼——那或许是后续更盛大的庆典,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很费脑筋的问题需要他思考——就是求婚。

  一个只属于他和她的,郑重其事的请求。

  “求婚……”

  洛珞轻轻念出这两个字,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

  这可比优化聚变堆的散热结构、设计抗风穹顶、甚至比在京城晚高峰实现全自动驾驶要难多了!

  他擅长处理精确的数据、复杂的系统、宏大的工程。

  他能一眼看出伏羲堆运行日志中的细微异常,能精准把控新堆选址的战略互补性,能自信断言华国的聚变技术体系领先世界一个代际,构筑了难以跨越的鸿沟。

  可面对如何向心爱的姑娘求婚这件事,他那颗被誉为“人类智慧巅峰”的大脑,却罕见地有些……卡壳。

  找个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送花?那也太普通了,配不上她,也配不上他们之间经历的一切。

  在万众瞩目下?不,他和艺菲虽然都是身处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但他的身份注定没法像那些娱乐明星一样太热闹,而且从内心来说,他们俩都更珍视私密和真诚的时刻,就像他们在斯德哥尔摩后台的短暂相拥。

  在电影拍摄的片场?把求婚夹杂到戏里?这到是个不错的主意,只不过一时半会他也筹备不出新戏来,随便在拾光挑个本子出来他现场改也不是不行,但那样未免太刻意了,一点惊喜的效果都起不到。

  用时光科技最前沿的技术搞个炫酷的场面?比如让小梅操控全息投影?洛珞摇摇头,这更像是一场技术展示,而非他发自肺腑的心意表达。

  感情,似乎不该被技术包装得过于花哨。

  在伏羲堆指挥中心?那里是他事业的巅峰之地,意义非凡,但似乎过于“硬核”了,少了些浪漫气息。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承载他们独特记忆、能表达他最深切心意、同时又能让她感到惊喜和感动的瞬间。

  这个瞬间,要像按下伏羲堆启动按钮那一刻一样,开启他们人生全新的纪元。

  “该怎么做呢……”

  洛珞睁开眼,望着车窗外华灯初上的城市,眼神里充满了罕见的迷茫和认真思索。

  这位刚刚被领导赞誉为国家骄傲、引领人类进入聚变时代的科学巨匠,此刻正为一个甜蜜的“难题”而深深困扰着。

  “秦浩。”

  洛珞的目光落在了前排驾驶座上那个笔挺的背影上,突然开口说道。

  “教授,什么事?”

  秦浩的声音十分平稳,目光依旧专注在前方路况上,这是他的职业本能。

  “嗯……”

  洛珞罕见地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

  “问你个私人问题。”

  “您说。”

  秦浩的回应依旧简洁有力。

  “如果你……嗯,我是说如果,你想向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求婚。”

  洛珞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是在探讨一个学术问题:

  “你会怎么做?有什么……特别的建议吗?”

  问题问出口,车厢里陷入了更深的寂静,洛珞甚至能感觉到前排秦浩的身体似乎微不可察地僵了一下。

  几秒钟后,秦浩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和无奈:

  “洛教授……这个……我恐怕给不了您什么有用的建议。”

  秦浩的声音低了几分,透着一股实诚劲儿:

  “您知道的,我……我连女朋友都还没有。”

  洛珞闻言,微微一怔,随即脸上浮现出一抹了然又带着点自嘲的苦笑。

  他当然知道秦浩的情况。

  这位国安精英,生活轨迹几乎就是围绕保护他和执行任务两点一线,个人时间少得可怜,更别提谈恋爱了。

  自己向一个连女朋友都没有的“感情新手”请教求婚大计,这场景本身就透着一股荒诞感。

  “咳……”

  洛珞轻咳一声,掩饰住那一丝尴尬:

  “没事,我就……随便问问。”

  他重新靠回椅背,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

  路灯次第亮起,在车窗上投下流动的光影。

  秦浩的回答在意料之中,却也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个甜蜜的“难题”,终究只能靠他自己来解决。

  没有人知道,这位目前被全世界关注着,引领人类进入聚变时代的科学巨匠,此刻却正被一个关于爱与承诺的“小”问题深深困扰着。

  ……

  舟山伏羲堆的轰鸣声犹在耳畔,那撕裂旧能源时代的荣光尚未褪色,洛珞的身影却已再次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他的下一站,依旧是华夏大地上三个被赋予了新时代使命的点——珠江口伶仃洋畔、川南乐山至宜宾的沿江带,以及黄海之滨的威海荣成。

  这三个即将拔地而起的新聚变堆,是华国彻底拥抱聚变时代、将“伏羲”的成功从孤例变为常态的关键基石。

  就像洛珞跟领导说的那样,其实并不是他非要谦虚,事实上目前的聚变工程他能出的力已经不大了。

  即便他反复强调“大部分真的是其他同志的辛劳”,自己绝不愿贪墨半分功劳,他也完全理解并认同领导要求他亲自把关的深意——这并非对他个人能力的迷信,而是对整个项目万无一失的终极保障。

  兹事体大,这四个字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参与者的心头。

  从最高层到工地上的技术员,无人不知这三座堆的分量。

  它们承载的不仅是清洁无限的能源,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经济转型乃至全球格局重塑的根基。

  如果说伏羲堆的成功是划破长夜的曙光,那这三座堆,则是要将这曙光普照大地,任何一丝闪失,都可能延缓甚至动摇这来之不易的能源革命进程。

  因此,尽管有伏羲堆成功的宝贵经验在前,尽管伶仃洋和乐山-宜宾项目在核心技术上相对成熟,变化不大,整个工程的推进依然笼罩在一种近乎苛刻的审慎氛围中。

  设计图纸被反复推敲,施工方案被无数次优化,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

  各级领导,从项目负责人到中枢要员,目光始终聚焦于此,电话询问、现场巡视、专题会议……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深知,聚变工程,国之重器,再仔细也不为过。

  而在这份举国重视的核心,是洛珞,他仿佛成了整个工程体系的“定海神针”。

  无论是对伶仃洋项目那巧妙解决洋流航道干扰的双层屏蔽涵洞设计,还是对集成海水淡化模块的可行性验证;无论是对乐山-宜宾项目那128个高精度地动传感器组成的微震预警网络布局,还是其与“小梅”智能分析系统的实时联动逻辑。

  尤其是对荣成项目——这个承载着冲刺十万兆瓦峰值功率、支撑京津冀鲁能源需求的雄心,且因地处台风频袭海岸而进行了深度抗风优化的关键工程——洛珞的亲自检查、亲自确认,成了项目组乃至领导层心中那根紧绷的弦得以稍稍放松的唯一前提。

  “洛教授看过了吗?”

  “洛教授怎么说?”

  “等洛教授确认后我们再推进下一步。”

  这样的对话,在三个工地的指挥部里几乎成了日常。

  他的身影穿梭于繁忙的施工现场、严谨的技术讨论会和灯火通明的设计室。

  他仔细核对着每一个关键参数,审视着每一份风险预案,对荣成堆那加深了15米的地下基桩深度、那降低了22%风阻系数的穹顶弧度、那延长了一倍盐雾腐蚀周期的特种合金配方,更是反复推演,确保万无一失。

  他的存在,他的首肯,是所有人信心的来源,是工程得以稳步向前的“通行证”。

  只不过就如同领导对洛珞一再说的那样,只是要辛苦他一个人了,就连对刘艺菲的关注,也未必没有对她作为科研学者家属的歉疚。

  尤其是跟其他专业学者不同,两人按理说没有必要过这样的生活的。

  好在两个人的思想境界都不是一般的高,尤其是对于刘艺菲来说,在这之前的大半年里,他久违的再次跟洛珞一起拍了电影。

  可以再次享受两个人一起做最喜欢的事,每天的朝夕相处……更不用说还一起去了斯德哥尔摩,在梅拉伦湖畔的金厅里,在万众瞩目的聚焦下,跳了整个斯德哥尔摩乃至诺奖历史上都最为耀眼的一支舞。

  别说娱乐圈的明星了,即便是放眼整个文艺界,这一幕的浪漫程度都足以让许多人发出“如果那是我的话,此生于愿足矣”的感叹了。

  所以对于刘艺菲来说,洛珞忙碌这一两个月,她太可以接受了。

  只是单纯出差较多而已,人也不会失联,甚至还可以互相探班,比起当初盘古堆的时候,不知道要幸福多少。

  只不过虽然规定允许,她也从来没有去基地探过一次班,毕竟她也挺忙,国家话剧院的典礼只是一个缩影,她收到的邀请还有很多……

  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节奏中悄然流逝。

  一个多月,对于如此宏大的工程而言,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凭借伏羲堆积累的成熟经验、项目团队的高效协作,以及洛珞这位无可替代的核心灵魂人物事无巨细的精准把控,三个新聚变堆项目的前期关键环节——选址深化、核心设计确认、重大技术难点解决方案敲定、施工蓝图最终审定——竟已奇迹般地基本完成。

  当洛珞在荣成项目指挥部,对着最终敲定的、凝聚了无数智慧与心血的详细设计图纸签下自己的名字时,指挥部里紧绷的空气仿佛瞬间松弛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踏实感。

  他知道,也郑重地告知了翘首以盼的领导们:最关键的、需要他亲自坐镇和把关的“确认”阶段,已经告一段落。

  后续的详细施工、设备安装、系统集成……这些繁重而具体的工作,自然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团队和严格的管理体系去执行、去监督。

  洛珞这枚最关键的“定海神针”,终于可以从那高强度的、事必躬亲的“盯防”状态中,暂时解放出来了。

  聚变时代的基石已然稳固筑下,他肩上的千钧重担,也终于可以稍稍卸下些许。

  ……

  窗外的雪花簌簌落下,给京城披上了一层静谧的银装。

  屋内却是暖意融融,欢声笑语不断。

  这是伏羲堆并网发电、电价腰斩引发全国沸腾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也是洛珞和刘艺菲两家一年一度的团圆年。

  洛珞刚从基地回来,此刻,他终于又能暂时卸下“夸父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家庭的温暖。

  好在这次的忙碌并没有多久,氛围还是很轻松的。

  年夜饭桌上,父母和刘艺菲的父母言笑晏晏,话题自然离不开伏羲堆带来的巨变——那史无前例的电价腰斩,街头巷尾仍在热议的智能电车时光S1/G1,以及洛珞再次成为民族骄傲的荣光。

  刘艺菲坐在他身边,眉眼弯弯,体贴地为他布菜,偶尔低声询问他旅途的辛劳,那份默契与温柔,让洛珞心头暖流涌动。

  然而,在这份团圆的喜悦之下,洛珞心底却依旧在绞尽脑汁的思索那件甜蜜的“心事”。

  饭桌上,看着刘艺菲在暖黄灯光下温婉的侧脸,听着她与长辈们轻声细语的交谈,洛珞的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心底的念头却愈发清晰:必须给她一个完美的承诺。

  春节的假期在走亲访友和难得的闲暇中缓缓流淌。

  洛珞陪着家人,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团聚时光,但“求婚”的念头却像背景音一样,始终在他脑海中盘旋。

  十年的相识,他对刘艺菲的所有喜好和习惯都了如指掌,但依旧在这几天里耐心的观察着,留意着她不经意的感叹,试图从中捕捉到一丝灵感。

  他甚至在一次家庭散步时,旁敲侧击地问了问父亲的意见,惹得老爷子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说:

  “傻小子,心意到了,姑娘自然懂。”

  可洛珞想要的,远不止“懂”,他想要一个让她铭记一生的瞬间,只不过几天的思考除了让他的头大了一圈外,并没有任何收获。

  初六的清晨,年味还未完全散去。

  洛珞难得睡了个懒觉,醒来时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地板上。

  他坐在书桌前,摊开笔记本,窗外是雪后初霁的宁静,屋内是家人晨起的细碎声响,一切都显得平和而充满希望。

  他拿起笔,思绪不由自主地又飘向了那个未解的难题——戒指盒就静静躺在抽屉里,那是他上个月拜托张嘉文找专人定制的,只等待着一个恰当的时机。

  就在这时——

  叮铃铃铃!

  洛珞刚给自己泡了杯清茶,准备梳理一下思路,书桌上的手机便突兀地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动的号码,是华科院办公室的专线。

  洛珞眉峰微挑。

  今天才初六,年假尚未结束,就算是那件事很紧要,也不用这个时间点打来吧……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