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465章 意料之外的催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5章 意料之外的催婚

  

事实上洛珞说他们是断层式领先,国外的聚变工程无论是美国的NIF还是欧洲的ITER,距离他们都不是简单的时间问题,因为他们也还在进步,此次三个聚变堆的功率相比伏羲堆还要更大。

  下午时分,洛珞把最新三个聚变堆的情况做了统一的汇报。

  他走到沙盘前,激光笔点在珠江口:

  “伶仃洋区域项目,我们充分利用其取排海水便利的优势,设计上创新性地采用了双层屏蔽涵洞,有效解决了洋流和繁忙航道可能带来的干扰问题。”

  “同时,在取水口前端,我们集成了一套大型海水淡化模块,设计产能是日产百万吨级淡水,这不仅能满足堆自身需求,还能为周边地区提供宝贵的淡水资源。”

  他补充道:

  “这个海水淡化集成方案,是项目组几位年轻工程师提出的,非常有前瞻性。”

  接着,激光笔指向川南:

  “乐山至宜宾沿江带项目,我们重点应对了页岩气开采带来的微震风险,在核心区外围,我们计划增设128个高精度地动传感器,结合‘小梅’的实时分析能力,可以提前30秒预警异常扰动,为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他看向领导:

  “领导之前提到的雪佛龙撤资导致川南页岩气产量下跌的问题,乐山堆建成后,将能迅速填补这部分能源缺口,稳定区域能源供应。”

  “好!”

  领导的手指重重敲在川南图纸上:

  “雪佛龙撤资,川南页岩气产量已经断崖下跌,乐山堆必须最快顶上去!电价腰斩的甜头,不能只让长三角尝。”

  洛珞激光笔移向山东半岛东端的荣成沿海:

  “最后是荣成项目,环评报告已根据最新修订,重点加强了抗风设计,我们参考了历史上‘梅花’台风的极端模型,将地下基桩深度额外加深了15米,穹顶结构也做了优化,风阻系数降低了22%,耐候特种合金的配方调整后,盐雾腐蚀实验周期延长了一倍,确保能抵御最恶劣的海岸环境。”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

  “更重要的是,荣成堆的设计目标,是朝着十万兆瓦的峰值功率冲刺的,一旦建成并满负荷运转,单此一堆,就足以支撑起京津冀鲁四个省市的全部用电需求,并且还有相当的富裕量,这将是伏羲堆功率的两倍。”

  领导放下手中的茶杯,青瓷杯底与红木桌面发出轻微的磕碰声:

  “荣成堆的设计功率……我记得之前的方案是六万兆瓦?这报告上写的冲刺目标,怎么变成了十万兆瓦?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两个伏羲堆了。”

  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惊讶,但更多的是探究。

  作为掌控全局的人,他深知功率提升背后意味着技术难度、材料要求、安全冗余乃至建设成本的指数级增长,这绝非纸上谈兵的数字游戏。

  洛珞调出另一组对比数据图,清晰地展示出原方案与新方案的差异。

  “领导,功率提升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基于实地勘察和系统优化后的结果。”

  洛珞的声音平稳,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原定的六万兆瓦,是基于较为保守的冷却效率和结构强度估算,我这次在荣成现场,结合最新的地质勘测数据和‘梅花’台风的极端风压模型,重新评估了堆芯的散热极限和结构承载能力。”

  他指向设计图中穹顶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关键在这里,我们优化了等离子体约束腔室与第一壁冷却回路的布局设计,将原有的单层大回路冷却,改为多级分区、微通道强化换热模式。”

  “这个灵感部分借鉴了时光芯片的散热技术,但进行了聚变级别的放大和材料适配,它能在极端工况下,将堆芯局部热点温度峰值降低15%以上,显著提升了热负荷承载能力。”

  领导身体微微前倾,听得非常专注。

  按理说这样专业的技术性问题,他应该是很难听懂的,但是没办法,聚变工程兹事体大,无论是科工委还是能源局……交给任何人他都没法放心。

  从立项开始一直是洛珞直接跟他对接的,他也在这四年时间里或者主动学习,或者被动灌输,相关的专业知识是学了一大堆。

  总之他现在不说成为聚变工程专家,但要是真去总体装个样子,一般人还真未必看得出破绽,甚至还能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了:

  “散热瓶颈解决了?材料吃得消吗?我记得高温等离子体对材料的要求近乎苛刻。”

  “这正是核心。”

  洛珞点头,调出材料性能测试报告:

  “我们联合西工大开发的纳米晶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在抗中子辐照肿胀和高温蠕变性能上取得了突破。”

  “同时,针对荣成沿海高盐雾环境,我们调整了特种耐候合金的配方,盐雾腐蚀实验周期延长了一倍,这两项关键材料的进步,为提升功率密度和延长设备寿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他接着指向地基部分:

  “功率提升意味着更大的热惯性和更严格的安全冗余。我们参考了‘梅花’台风的极端模型,将地下基桩深度在原方案基础上又加深了15米,直达更稳定的岩层。”

  “同时优化了穹顶的流体力学外形,风阻系数降低了22%。这些措施确保了即使在最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堆体结构也能保持绝对稳定。”

  洛珞顿了顿,目光扫过屏幕上那代表100GW的醒目数字:

  “综合这些优化,我们评估认为,荣成堆完全具备冲刺十万兆瓦峰值功率的技术可行性,满负荷运转时,不仅能支撑整个京津冀鲁地区的用电需求,还能有相当可观的富裕电力。”

  领导凝视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他消化着洛珞条理清晰、数据扎实的汇报。

  短短几天时间,洛珞没有大张旗鼓地推翻重来,却凭借其无人能及的知识深度、工程经验和前瞻视野,敏锐地抓住了几个关键瓶颈,并用精准的“手术刀式”优化,撬动了整个系统的潜力,硬生生将功率预期提升了近70%!

  “好!”

  领导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

  “化不可能为可能,洛珞就是洛珞,你这一趟,价值连城啊!”

  洛珞闻言声音平稳地解释道:

  “功率目标的提升,并非我一人之功,而是整个项目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无数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日夜攻关打下的基础。”

  “我做的,只是在实地勘察后,结合系统运行数据,提出了一些优化方向和思路,在关键节点上做了一些把关和微调,最多算是锦上添花,做了点协调和辅助的工作。”

  领导听着洛珞条理清晰又无比谦逊的汇报,眼中的震惊渐渐化为浓浓的欣赏和欣慰:

  “好了,你就别谦虚了,我心里有数。”

  夸父项目的团队如今确实成长起来了,这一年来基本没用洛珞操心太多,三个聚变堆的新方案,即便是洛珞这次也没能挑出太多的问题,但……这不代表那些人加起来就真的能媲美洛珞的作用了。

  这不,整个团队一年的努力,也不过是把最高功率从伏羲堆的五万兆瓦提升到了荣成聚变堆的六万兆瓦,结果洛珞一出手,直接就翻了一倍。

  实在是太夸张了。

  在一阵夸赞和谦虚的对话后,领导再次询问起了关键问题:

  “对了,国际原子能机构那份《聚变技术伦理框架》草案,你看了吧?他们想用‘安全共享’的名义,套我们的核心参数。”

  当领导提到国际原子能机构试图用《聚变技术伦理框架》草案套取核心参数时,洛珞嘴角浮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随即平静地回应:

  “技术代差不是靠一纸框架就能抹平的,我们的‘盘古-伏羲’技术体系是经过工程验证的完整闭环,从燃料循环到智能控制,积累了太多核心的‘Know-How’和工程经验,盘古堆已经连续无故障运行超过7000小时,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的声音带着绝对的自信:

  “国外无论是美国的NIF紧急计划,还是已经宣告放弃的ITER,距离我们都不仅仅是时间问题。”

  领导起身,目光灼灼:

  “荣成的风,伶仃洋的水,川南的山……用两年时间,把它们都变成点亮中国的‘太阳’!需要什么资源,直接找云超,国家全力保障!”

  汇报厅内严肃的空气渐渐散去,窗外已是华灯初上。

  领导合上那份关于伶仃洋、乐山和荣成三个新聚变堆项目的详细报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看向对面略显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的洛珞。

  “辛苦了,洛珞。”

  领导的声音带着长辈般的温和:

  “这三个堆的规划,思路清晰,考虑周全,尤其是伶仃洋那个海水淡化模块的巧思,还有荣成堆的功率提升方案,都体现了我们技术团队的创新能力,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洛珞微微点头:

  “职责所在。”

  “光谈工作可不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领导站起身,拍了拍洛珞的肩膀:

  “都这个点了家里也没准备晚饭吧?正好,让食堂简单弄几个菜,陪我老头子吃顿便饭,我们边吃边聊,放松放松。”

  洛珞本想婉拒,但看到领导不容置疑的眼神,以及那份真切的关怀,便点了点头:

  “那就叨扰您了。”

  饭菜很快摆上小桌,是几样家常菜,对于连大会堂的国宴都吃过的洛珞并不奢华,却透着暖意。

  两人相对而坐,气氛比刚才在汇报厅轻松了许多,这时候就不聊工作了。

  几口热汤下肚,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领导放下汤匙,目光落在洛珞脸上,带着一丝长辈特有的关切,语气也变得更加家常:

  “工作上的事,你总是让人放心,不过洛珞啊,工作再重要,生活也不能落下,刘艺菲那姑娘最近在忙什么呢?”

  洛珞拿着筷子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领导,不知道领导突然问起艺菲这是卖的什么关子。

  领导见状笑了笑,继续道:

  “你们俩在斯德哥尔摩金厅那支舞,我可在电视上看到了,配合得天衣无缝,连我这老头子看了报道都觉得赏心悦目,艺菲是个好姑娘,能陪着你经历这么多风浪,站在你身边,这份情谊难得。”

  洛珞的耳根不易察觉地泛起一丝微红,他想起金厅璀璨灯光下,刘艺菲完成回旋时定格在他臂弯里的笑容,想起她素雅礼裙上淡淡的馨香。

  他完全没想过,自己作为科学家在学术殿堂的巅峰时刻,与刘艺菲共舞的场景,会以这种方式,在如此严肃的场合,被领导提及,并且领导这么忙,居然……有闲情雅致看他俩跳舞的新闻视频。

  而且……似乎还带着某种期许?他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这份突如其来的、完全超出工作范畴的“关注”。

  是单纯欣赏当晚的表演?还是……更深一层的意思?

  “她……现在应该是参加年底的国家剧院年度艺术盛典。”

  不管领导是什么意思,洛珞都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元旦前后一直到春节前,许多电视台都会录制晚会,有些人气较高又着急赚钱的艺人,赶四五场都是普遍情况,刘艺菲也是如此,只不过她参加的……和其他明星艺人不太一样。

  娱乐属性几乎没有,话剧院这个已经是跟演员关系最近的了,剩下的嘉宾邀请函……几乎都是各个省市文艺部、宣传部、还有央视寄来的了。

  内容更是正的发邪,刘艺菲去了以后要么讲话、要么颁奖、别说现场表演了,连歌都没唱上一首。

  这感觉哪里是请了一个艺人,好像是宣传部的领导过来了。

  不过事实也正是如此,那些邀请刘艺菲参加的“正”式典礼,抱着的还真就是这个打算。

  主要是他们请不到洛珞,只好曲线救国,那么刘艺菲作为洛珞的伴侣,又恰好是圈内人,代他出席一些非核心科技类的、偏重文化和庆典的场合,表达一下感谢和支持,也算是…一种回应。

  毕竟放在古代,以洛珞的职级待遇和贡献度,刘艺菲高低也得是个诰命夫人,请过来这也是含金量十足。

  而刘艺菲对于那些文艺属性比较高的也是欣然前往。

  对此,连领导都颇为赞赏:

  “嗯,艺菲同志识大体,顾大局,她这是在替你分担一些社会活动的压力,也是在用一种温和的方式,维护你的形象和我们国家的荣誉感。”

  “你们……嗯。”

  随即他斟酌了一下,终于直奔主题:

  “年纪也都不小了,事业有成,又彼此了解支持,这么好的缘分,可要好好把握啊,该考虑考虑终身大事了,早点安定下来,也能更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嘛。”

  领导语气温和却带着点促狭:

  “你们两个,郎才女貌,志同道合,又一起经历了这么多大风大浪,从诺奖的荣耀到暗处的惊险,再到如今伏羲堆照亮未来……这份感情,该开花结果了。”

  他顿了顿,看着洛珞的眼睛,直接问道:

  “你们俩,准备什么时候把婚事办了?年纪也不小了,该考虑终身大事了,国家需要你这样的栋梁,但也希望你能有个温暖的家,有人知冷知热。”

  洛珞的愕然清晰地写在脸上,他万万没想到,领导居然是在给他催婚?!

  事实上,无论是他也好,还是其他重要的科研学者,包括相关的干部领导,都很少有单身的人。

  甚至在前几年,组织上还准备专门给洛珞策划个相亲的专场,就为了给洛珞解决终身大事。

  不过随着刘艺菲国籍转了回来,两人感情逐步升温又越发的稳固,此事便再没有人提起。

  一开始还有人张罗着希望洛珞先成家再说,至于原因嘛……显而易见,也是希望他能有个牵挂。

  不过随着洛珞的成就和贡献愈发显著,就再没有人有这样的担心了。

  而洛珞也太久都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了,甚至近两年随着他工作内容的曝光,连他们双方的父母都不怎么催了,估计也是明白了他工作内容的重要性。

  于是他也想说“现在工作太忙”,想说“还没考虑这些”……但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一声含糊的、带着点无奈和不知所措的:

  “……领导,这个……”

  他得“心事已表露”无遗。

  那份在科研中运筹帷幄的冷静和自信,此刻被这意外的“催婚”打得有些措手不及。

  刘艺菲的身影,她的话语,她看向他时眼中的光芒,不受控制地在脑海中浮现。

  这份被最高层领导点破并寄予“期望”的特殊关系,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窘迫、温暖和一丝隐秘悸动的复杂情绪。

  领导看着洛珞那难得一见的、带着点茫然和窘迫的神情,笑意更深了,话语也变得更加直白,带着长辈特有的关怀:

  “好了好了,不给你压力,年轻人有自己的节奏,我只是提个醒,觉得你们很合适,工作要紧,但也要劳逸结合!”

  洛珞如蒙大赦,连忙起身告辞。

  走出那间充满檀香和无形压力的汇报厅,走廊里清凉的空气让他稍微平复了心跳。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指尖划过冰冷的屏幕,一个名字在心头萦绕不去。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份突如其来的、关于个人情感的波澜暂时压下。

  眼前,伶仃洋的海水淡化模块、乐山的地动传感器网络、荣成深达地下的基桩……无数亟待解决的工程细节和数据模型重新占据了思维的主导。

  他迈开步子,走向电梯,身影重新变得挺拔而专注。

  国家能源新纪元的宏图,正等待他去描绘。

  而心底那份被意外点亮的涟漪,或许会在某个夜深人静、伏案疾书的间隙,悄然泛起,提醒着他,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还有一份温暖而独特的牵绊。

  他也确实应该更加的正视这段感情,也许在彻底完成夸父工程,他解放出来后,就是时候给这段感情一个最好的交代了。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