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在唐朝当神仙 >第253章 天地万物无可不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3章 天地万物无可不算

  

长安,崇玄馆。

  和尚如今被称作观阎法师。

  他一身宝贵的僧衣,转动念珠,诵念了一番经文,睁开眼时,便见到华美恢弘的道家屋舍,有许多道士、锦衣的贵族子弟穿行其中。

  “法师诵完经了!”

  有位官员之子眼疾手快,疾步行到和尚身前。

  他捧着经书问:

  “法师,‘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要如何解?”

  和尚不禁叹了口气。

  如今的天家,尊老子为李姓先祖,听说还想把老子封作是皇帝,被张九龄劝谏住了。

  皇帝较之前的几位,格外崇道,建了崇玄馆这样招收学生,让官员、贵族弟子修习的学馆——本来这也没什么。

  但他毕竟是个僧人。

  如今被人请来在崇玄馆,人人道衣,独他一身僧袍。

  每个人路过都要看上好几眼。

  崇玄馆中,向来有消息灵通之辈,听说这和尚与张果老有渊源,便试着向他请教道法。和尚恰巧会一些,不忍那人学岔法子,随口答了两句。

  之后,他被追问的就更多了。

  虽然叹息。

  和尚还是耐心解答。

  “此三戒。‘无为’非是让人躺着不动,而是循天理而动,不妄为。”

  “‘柔弱’、‘守雌’是教你们谦下,如水一般,利万物而不争。‘勿先动’是教人遇事冷静,三思而后行。”

  官员之子听了,感慨法师博学,连道家的三戒都了解的这般清楚。

  身后又有人挤过来,请教问。

  “什么叫循天理而动?”

  和尚本想以扫地来譬喻,但见这几个年轻人一身华贵,腰配美玉,想来也没扫过地。

  他便改了说辞。

  “譬如园圃之中,有一株你心爱的杏树,春雨淅沥时华发,开出满树花朵。仲春开始坐果,夏日到时候,果实已经长成。寒风一吹,树叶就凋零满地。”

  “这是这棵树,在天地间运行的道。”

  “在春日观花,在夏日树下乘凉,品尝杏子。不因爱惜花卉之美,强行让杏花停留,也不因爱吃杏子,落果后也要催出杏树生长。”

  “生生死死,生灭自然。”

  “即是无为。”

  和尚开口就是道来道去,这两个月下来,他也有些习惯了。

  和尚解答的时候,还隐晦地劝了下,莫要让他一个僧人继续在崇玄馆里讲道经。

  这些世家子和官员子没听出来。

  有人继续请教:

  “戒勿喜邪,喜与怒同,不知又是什么意思?”

  和尚叹道:

  “过度的狂喜与暴怒,都会让心神动荡,失去清净之本。修行之人,当守中和……”

  官员之子还有些不明白。

  他问:

  “可是,我听闻有许多修道之人,性情却很懒散。”

  “甚至张果老先生,听闻也是性情中人,隐居在中条山里,时常大笑大哭,大悲大喜。”

  “这难道合乎道法吗?”

  官员之子问出这话,让和尚无端想起了江先生。

  他同那位仙人相识的时间不长,只记得对方每每巳时才睡醒,起来的时候巷口的饽饦都要收摊了。

  又爱熬夜,经常读着话本游记,或是与人饮酒,或是自斟自酌,时常到三更天才睡下。

  和尚不禁微笑。

  想到那位,这段时间在崇玄馆的烦闷也淡了许多。

  他开口,半个崇玄馆的目光就汇集在他身上。

  “渡河需用船,到岸不需舟。”

  “你我还在舟船上,随着江河而流。”

  “但有的人却已经抵达岸边,不再需要尊崇三戒,或是俗世的礼仪。”

  “因为道法圆融,已经不再是尘世中人了。”

  “便为率性。”

  “为归真。”

  “为通达。”

  观阎法师说的恢宏大气,官员之子想到此人与张果老交游密切,还真是见过世外高人。众人听的心向往之,认真行了个礼。

  “谨受教。”

  “多谢法师为我等讲解。”

  和尚竖起手掌,对着这些人,无奈回了个佛礼。

  等众人散去。

  他才继续拿起笔,在纸上誊抄着什么。写了许多废稿,和尚也不在意,脚边就是一个火盆,写完的东西都在里面烧成灰烬,不在崇玄馆中存放。

  远处的人收回目光,渐渐走了过来。

  那人打扮的像是世家子弟,腰间有个竹筒,里面有许多竹算。

  和尚抬眼,以为又有人来问他东西,正要放下笔,准备为人作答。

  这人仔细端详他。

  忽而开口。

  “高僧还是早些回去吧,远了这崇玄馆。”

  “不然以如今这一脸死气……恐怕过不了多久,就要死了!”

  说完,邢和璞袖手,等着这人惊讶畏惧,或是斥骂,或是追问他。

  等了一会,却只见到和尚脸上微微讶然,问他。

  “足下善卜寿数?”

  邢和璞一怔,他大笑:

  “天地万物,人寿生死,日月雷电,我无可不算。”

  说完,邢和璞端详着和尚,这人除了一脸死气,脸上却没有惊惧,也没有起身斥骂他。

  “你不惊讶?”

  和尚想了想,如实说:

  “许多年前,曾经有人对我说过,我有三次生死之难。如果足下所言不差,那么第三次恐怕就快要应验了。”

  邢和璞稀奇的很。

  他只是在和尚给人讲道的时候,多看了几眼,发现这人实在是有趣。

  既有大富大贵的命数,偏偏本身又是僧道。

  邢和璞在心中稍稍推算,一哂。

  原来是个活不长的。

  他听这人讲道时颇有道理,言之有物,说的比较合他心意,才出言提醒了一句,免得这人被荣华富贵害死了都不知道。

  如今才得知,这人竟然死过两次?

  疑问充满了他的心中,如果有三次灾,那前两次到底是怎么活过来的,邢和璞想着,心里发痒,抬手算了算,再看这和尚的命数。

  怎么都迷离不清,看不出这人自说死过两次是怎么回事。

  到了最后,他气急了,甚至动用竹算推演一番。

  “你真死过两次?”

  和尚颔首。

  他如实说:“都在开元十三年。”

  开元十三年能有什么?除了个天子封禅,好似什么也没发生。

  邢和璞被逼急了,问:

  “是谁同你说的?”

  和尚不答,老恩人喜清净,他还不至于报出老恩人的名讳。

  他不说,邢和璞却想起来了。

  这和尚是圣人想要见张果老,征召的官员来到中条山草庐前,果老不至,又见和尚出来行礼,才被请过来的。

  “莫非是张果老?”

  和尚闭口不言。

  邢和璞笑起来,他解下腰间的竹筒,把那些竹算全都倒出来,在墙上写写算算,篇幅越写越长。

  崇玄馆的人见到,都很诧异,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

  众人打量着墙上的字迹,却像是天算一般,他们都看不懂写的什么,只有和尚坐在近处,众人问和尚,这观阎法师也不答。

  邢和璞低声喃喃。

  “怪事,妙事……天底下怎么还有我算不出来的事?”

  “我偏要算出来。”

  “定要看看,开元十三年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求月票】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