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第384章 都来抄作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4章 都来抄作业

  

其实现在的情况已经比原本历史上好得多了,大汉没有全面混乱,人也没死那么多。

  虽然各势力看起来都不怎么听话,但无论如何,他们至少都保持了“忠臣”的态度,这其实比刘宏执政时期还要好一点。

  至少刘备没被人以钱粮卡脖子,家里房子和粮仓也没被人烧。

  由于刘备治下的官屯佃户过得还凑合,而且乐意接纳流民,其它势力为了避免佃户或庶民全都逃亡到青州去,也不得不保持克制——比如少收些粮租,至少得让人活下去。

  那么多真牛马都进了刘备手里,那就得保住剩下的纯牛马啊,要不然谁种地呢……

  各个学院也进入了正常运作期,不断有新的学生毕业做官,目前毕业的大多数是寒士或流民士子出身,也就是来青州前就已经识字的。

  随着时间推移,还会有更多庶民黔首子弟,从蒙学开始,通过各学院以及策试或从军实现跃迁。

  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心向刘备的。

  《农策》也开始向青州以外的地方传播,刘备没有将农业技术藏着掖着,这对所有汉人都是有利的。

  这也使得刘备在兖豫青徐等州都有很好的名声,劳苦大众、小地主乃至寒门士人大多确实对刘备有好感,即便他们从没见过刘备。

  世家豪门与刘备确实是理念不合,利益也不合,这种矛盾没法解决。

  但现在世家豪门是分成了多个集团的。

  而且这些集团正在重新朝着“汉室”聚拢。

  这才是最大的改变,确实是受刘备影响而变化的。

  用最合法的方式把刘协带到青州,全天下都必须承认刘协是唯一合法的皇帝,就算有些人嘴上称刘备是权臣汉贼,但实际上没人能质疑刘备辅政监国的合法性。

  只要刘协没死,大汉就仍然是完整的,只是从党争变成了势力争夺。

  各地士族形成了不同的集团,各自投资,扩张势力——很多家族都是分散投资的,这不是党争了,而是‘市场竞争’。

  而且,大家都在屯粮屯兵,也都在学习刘备的某些操作。

  ……

  投资董卓的,大概可以称为关陇集团,当然,这些人未必全都是关陇人士。

  董卓失去了刘协这个政治旗帜,董白也无法成为皇后,这使得董卓无法丢弃董太后这个最后的筹码,相当于被限制在了关陇,很难参与朝政。

  但董卓也抄了点作业,主要是抄了军队控制郡县以及全面征税——董卓也开始向所有人征收两成税,也废了税役制度,让军队直接上门征收,无论是不是豪门。

  然后李儒自己发挥了一点,李儒建议董卓给各部军队布置任务,董卓本部亲军作为监税官,交一半上来就行。

  其实这种全面强制征收反而能让贫户存活。

  军队征税会被历朝历代视为‘暴政’,主要是因为军队更乐意去豪族大户征税……

  征收豪门的粮食才能快速完成任务,贫家小户相隔太远,关中关西很多地方地广人稀,又难跑又没多少收益。

  当然,董卓手下的部队大多收税额度是超过两成的,但即便是抢得最狠的牛辅,也没有以前点税役的时候对草民的伤害大。

  只是关中的土豪大户确实遭了殃,尤其是那些没有投靠董卓的,大多数都得破家……比如皇甫嵩。

  ……

  投资曹操的,当然是颍川集团。

  曹操送还了征东将军印信,但却收下了刘备送去的剑,这意思实际上是表示他不会‘征东’。

  这并不是在表现敌意,恰恰相反,这是曹操在告诉刘备,他没有将刘备视为敌人,依然相信刘备的人品和友谊。

  但曹操的投资人肯定不会这么想,颍川集团大多数士族都会与刘备对立。

  曹操还得依靠颍川豪门立足,能暗中表态不为敌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毕竟两人的基本盘不一样,刘备的根基在寒门和庶民,而曹操已经接受了颍川豪族的投资。

  由于颍川集团没有政治旗帜,大概率会尝试争夺刘协,所以刘备安排了张辽等人严密防备——这是立场问题,不是个人仇恨。

  曹操在兖豫清洗豪族,其实也是在抄作业,但曹操显然是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抄的。

  和刘备一样,曹操也在扩大本部势力,削减地方豪族根基,腾出土地,只是方式不同。

  ……

  荆襄集团投资了刘表,蜀中集团投资刘焉,这其实都是在另外扶持刘氏宗室。

  这两边抄的是另一个作业……学习农策,实施盐铁专营,同时大量抢牛。

  刘表和刘焉的选择是基于环境的,两人都在长江以南水网密集之地,这是最适合种水稻的。

  水稻的产量可比粟和麦高多了,而且南方气候环境好一些,只是特别缺牛。

  眼下刘表和刘焉都在到处“买牛”,因为牛都在土豪宗贼地主手里。

  不卖的当然会挨揍……

  刘焉还打造了大量脚踏犁用于山地耕作——他是卖给蜀中大户的,卖得还挺贵。

  ……

  袁术代表的淮扬集团目前没有扶持宗室——其实之前袁术也是扶了的,就是刘繇。

  刘繇到了扬州之后,没在寿春停留,而是被吴景和孙贲送到了丹阳郡曲阿县。

  吴景是孙坚的妻弟,孙贲是孙坚的堂侄,目前都算是袁术的部下。

  说得简单点,刘繇就是受吴景和孙贲监视的傀儡,袁术只是想用刘繇的扬州刺史职务控制扬州。

  江东的宗贼土豪和荆襄一样多,袁氏自己很难伸手进去,投资刘繇原本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刘繇在泰山被曹操杀了。

  这就使得袁术仍然是自己投资自己,富二代创业,而且核心业务相当模糊。

  就和大多数江湖气比较浓的老板一样,本钱够多,人才也不少,但业务重心总是摇摆不定。

  时不时的就会提一些‘五彩斑斓的黑’之类的要求,管理模式也比较随意,却天天喊着要上市……

  但袁术也抄了个作业,他搞了个“盟主令”。

  没错,就是模仿招标令,以绿林盟主身份发布任务,酬劳摆在明处。

  还挺好使,张闿杀刘宠都是接了盟主令……

  ……

  各势力都有各自的手段和打算,但无论如何,目前所有势力都表现出了“忠臣”的样子,至少是拿刘备当回事的。

  这看起来似乎仍然是群雄割据的局面,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真正实现割据的,只有辽东公孙度和凉州韩遂韩遂,其它势力至少名义上都在大汉旗帜下。

  当然,由于刘备在刨世家豪族的根,为了自身利益,各家都在尝试扶持新的汉室旗帜。

  但无论如何,斗争烈度相对比较小。

  这是刘备希望看到的局面——需要斗争,也需要杀戮,但要把烈度控制在一定的程度,最好是多杀豪族,少死平民。

  最好是各家都来抄作业……抄啥都行。

  全都抄作业,才是解决大汉病根最快也最合适的方式。

  因为刘备的绝大多数政策,都是在刨豪门的根。

  即便是弄死一半但养肥了另一半,对刘备而言也等于是减少了一半的敌人。

  而且,抄刘备的作业,是能让大多数庶民黔首活下来的——如果活不下来,他们就会去青州了,各家势力都不傻,为了有牛马给自己工作,是必须有点人性的……

  ——各势力充分竞争,牛马的工资和生活才有保障,消费者才能得到便利。

  竞争烈度相对较低,才不会产生大规模的屠杀。

  即便各势力不是刘备的手下,但照样是在‘帮着’刘备治天下。

  头疼不能光治头,得先把肝肾肠胃治疗到可以正常运作的程度,否则病人的身体无法吸收药物,要么反复发作,要么把人治死。

  如果完全依赖豪门得势,土地兼并的病根是没有改变的——即便统一了天下,但这个新国家从一开始就是病入膏肓的状态,除了城墙上的旗帜有变化,其它的根本没变。

  就像历史上的晋,一开始就是世家天下的状态,依靠世家的力量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但统一没多久就再度复乱,还因为各大世家的私心引得异族入腹地,将整个华夏拖入了深渊。

  不解决土地兼并,那就还是老样子,世家豪门随时都能要挟皇帝,二代而亡也很正常。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水’可不是指庶民。

  如果靠频繁且激烈的内战,也就是杀杀杀来解决土地兼并,先死的也是黔首、自耕农和小地主,活下来的仍然是世家豪门,利益结构照样没有变化。

  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因不断的内战杀戮导致汉民衰弱,各世家或汉奸会为了自身利益引来异族坐大,以至神州沦陷,遍地腥膻。

  等到世家门阀因自作孽而衰亡于异族之手,一切全都被打烂,汉民再次从废墟上崛起,驱逐异族重建华夏,才会再次进入治世。

  可这代价太沉重了,废墟和腥膻往往是上百年乃至几百年。

  汉之后打得稀烂,衣冠南渡,五胡乱华,汉民沦为两脚羊。

  唐之后打得稀烂,契丹建辽,鲜卑、羯、氐、羌再度复起,仍然是两脚羊。

  宋之后蒙元入侵,汉人成了末等奴隶。

  明之后满清入寇,汉人连当奴才的资格都没了。

  次次皆是如此。

  知道病根在哪,就要治本啊……

  也只有治本,刘备才能赢。

  因为活下来的寒门、庶民、黔首越多,刘备的支持者就越多。

  豪门数量越少,刘备的敌人就越少——即便存活下来的豪门壮大了,每家都有了数以万计的佃户仆役,但这些佃户仆役到底心向谁,那也不一定啊……

  再说,刘备姓刘。

  如果大汉尊严坠地,那刘备最大的本钱就没了。

  刘备对豪门的吸引力又不大,把大汉打烂,最后剩下的全是豪门,把大汉皇室的号召力打没了,那就是自废武功。

  拿自己的弱项与别人的长处比,怎么比得过?

  奉天子以令天下,维护大汉的尊严,用寒庶取代豪门,让各家势力都对黔首有一种“保护牛马”的态度,重建新的上升通道与社会结构……

  这看起来像是缝缝补补的路,实际上是唯一的选择。

  天子刘协是唯一的正统旗帜,如果失去这个旗帜,刘备的政策就会立刻从‘国策’变成‘家规’。

  本来阻力就大,若是变成了家规,那就推不动了。

  国策,才能让大家都抄作业。

  无论是哪个势力,无论有哪种理念,至少现在,为了利益,他们必须好好抄。

  ……

  ……

  这一年的冬至,天气极寒无比。

  青州各郡冰封三尺,黄河、济水尽皆封冻,车马可在河面通行,渤海湾的入海口也有大量积冰。

  太史慈从淮南传报,说淮河也尽数封冻,舟船无法下水,井水冰厚难破。

  糜竺也传报说徐州刺史陶谦病倒了,陈登也有痛风之症。

  天气一年比一年冷,阳光的温度大不如从前,太阳看起来有些雾化,颜色发红。

  陈封也严谨的记下了‘昼昏,日赤如血’的景象。

  不过,陈封只是照实记录,没去牵扯天人合一的引申意义。

  这种红日天象在光和四年(181)也出现过,连续多日的白昼阴沉,太阳发红持续数日,当时刚好就是刘协出生前后,还被视为了天命象征。

  但刘备知道,这实际上意味着高空有火山灰之类的东西遮挡阳光,导致了散射效应。

  这是地质运动引起的,大概率是亚欧板块之间大量火山喷发以及地震造成的。

  这样的严冬当然不是好事。

  太阳辐射减少,热量降低,大面积的普遍严寒,会引发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过冷的气候会使越冬作物难以成活,相当于耕地的可用时段减少。

  全面封冻,意味着明年春季解冻周期会大幅延迟,气温达不到播种条件,春耕会被推迟。

  这将使得明年的作物生长期不够充分,晚种早收,产量会大幅下降,很多地方可能会颗粒无收。

  气候不断变冷,长期封冻会导致大面积锁水,云层减少,以至降水环境紊乱,季风效应减弱,这会导致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

  到了春季冰雪融化期,过多的融冰又会导致山地水网地区水量暴增,引发大规模洪涝与山体滑坡。

  明年出现大面积自然灾害是可以预判的,整个大汉粮食全面减产也是可以预判的。

  今年秋季青州和冀州南部的官屯发展都还不错,但大钱卖粮以及出兵兖州消耗了大量存粮。

  为了保证物资储备,也为了应对来年甚至未来数年的极端气候,刘备打算优先向南发展。

  青州的人口越来越多,需要更多适宜耕种的土地。

  刘备打算把徐州纳入实际控制,陶谦既然病倒,那就该退休了。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