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二百七十五章理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七十五章理由

  “朕已经让黄锦传圣旨,让太子监国了,你是必须要留在京师的。”

  嘉靖在严嵩他们没有来之前,就已经在盛怒之下做出了决定。

  严嵩大惊失色。

  怎么一声不响的,皇上又要跑了?

  而且看着这些手法,明显就是想要逼迫皇上御驾亲征的节奏。

  明知是一个阴谋,还要跳进去。

  这怎么能行?

  “不可啊!皇上。”

  坐不住的严嵩,立刻反对道。

  而此时的高忠也反应了过来,人家是先要削减皇上身边的人,紧接着从朝堂的内部着手,来瓦解朝廷的变法。

  只要变法停止了。

  那么一切都是皆大欢喜。

  若是一意孤行的继续推进的话,谁也不知道,最后大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这些人挑选的时机,真的很微妙。

  “南边的那些人,突然间声势浩的大乱了起来,朕不去,你们说该怎么才能够快速的平叛?”

  以前,大明上下都觉得,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死一点也可以更好地减轻朝廷的负担。

  现如今,观念发生了转变,一起诶就都不同了。

  人也是资源。

  若是整个朝廷没有人了,说个简单点了,连个抬轿子的都没有。

  那么这个官,做的还有啥滋味?

  大明还怎么迎来盛世?

  所以,全部杀了肯定是不行的。

  毕竟,其中有多少是携裹而来的,谁又说得清楚?

  “皇上,上面说的叛乱,多的只是民乱,那些人组织起来的军队,已经被曾将军挡住了北上之路,只要拖下去,胜利就是咱们这一方的。”

  严嵩还是不死心,想要劝说一下嘉靖不要轻易地冒险。

  南边的那些人,可是会用毒的。

  “朕不怕对面组织起来的军队,反而怕百姓们盲从地乱来,也只有朕亲自去一趟,这些人的脑子才会清醒下来。”

  已经有了一次御驾亲征经验的嘉靖,觉得自己前去就是一个稳定军心的宝物。

  打仗有将军们就行。

  他只需要带着银子和鼓励就成。

  皇上和内阁首辅的据理力争,旁人可插不上嘴。

  “臣还是不放心皇上前去平叛,若实在非去不可的话,就带上周将军吧。”

  终于,严嵩做出了退让。

  周将军在大同,能够打得蒙古人落荒而逃。

  那么对付区区一个南人,还不是手拿把赚?

  不是他不信任曾铣。

  而是周将军的战绩更加彪悍一些罢了。

  “周将军年纪太大了一些,最近也因为年轻时身上留下的暗伤,一直都在静养,朕有铁骑,有火器,又惧怕什么?”

  嘉靖有点不耐烦了。

  说的他好像去了,一定会打败仗似的。

  而且这次的危机,若不是自己的后宫嫔妃们,刚好都往那个方向建设育婴堂,地方上怕是不会有那么多的银子储备,来应对逃难过来的百姓们。

  朕的女人都敢以身犯险。

  自己堂堂一个男人却要躲在后面,算什么事?

  嘉靖也是要脸面的。

  特别是在自身安全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连出门一趟都不行,还做个屁的皇帝。

  “皇上,太子回宫了。”

  黄锦走了进来说道。

  “好,朕就不见他了,立刻准备出宫,前往徽州府。”

  嘉靖的干脆利落,完全不给任何人说话的机会。

  惹得连高忠,都想要给自己来一粒救心丸了。

  刚从牢狱里出来,两眼一抹黑,又成了一个看门狗。

  该说皇上对他信任有加,恩宠不绝呢?

  另一边。

  裕王府内。

  朱载坖让人查的消息,也从锦衣卫处传了过来。

  看过之后,心中一阵无语。

  就这么点事情,闹得这么大的阵仗,他还以为西班牙人从海上打过来了呢。

  原来父皇又在玩一箭十几雕的把戏。

  不但锻炼了太子治理朝政的水平,嘉靖也能够出门散散心,还可以捞一个军功,尽管这个他不需要。

  可名声能好听点。

  还有就是,可以快速的平叛,给朝廷节省下来大量的银子。

  “二哥,信上都说了什么?”

  朱载圳看着原本和急切的朱载坖,突然就不急了,心痒难耐的问道。

  “你自己看吧。”

  朱载圳认真的看了一遍,心头也是无语。

  他和大哥的银子,就这这么被母亲给收走了。

  往后他要是再做善事,他就是狗变的。

  然而,在临近傍晚时分。

  从宫内传来了太子给出的新的消息。

  朱载坖连续比对了很多次,都看不懂,那一个消息才是真的。

  “父皇的车架,刚刚走出去不远,你来判断一下,这两种消息,哪一个靠谱一些?”

  一份卷宗上面,写着军情紧急。

  南边的叛军大有席卷天下的可能,其中为首的一人就是被工部悬赏的罗龙文。

  号称有十万大军,三万水师。

  只需一声令下,就可以让整个大明,翻天覆地。

  而另一份卷宗上,写着只有徽州府范围内大量地涌入了一些难民,没有见到有叛军存在的任何痕迹。

  曾铣曾经军,还经常派人接收一些前来投诚的士绅们。

  “后一个更真实一点。”

  沉吟良久,朱载圳才缓缓地说道。

  “理由?”

  朱载坖继续问道。

  他都没有一眼看出来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

  凭什么自己这个憨憨的三弟,能够看得清楚明白。

  “我经常去军营,听军营里面的将官们,闲着没事排了一下大明将军的各自水平,其中曾将军很厉害,在大明军队之中,能够后排列进前五。”

  前五是谦虚。

  除了大同几个能打的人之外。

  也就曾铣的战功最卓越。

  若是连此人都在徽州府败了的话,那么南边的叛军之中,就有了不得的人才出现。

  不过,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

  儒学只适合辅助帝王。

  却没有办法,突破自己给自己定下的那一套东西。

  若是有一天,皇帝不存在了。

  那么也就是儒学落寞下来的时候到了。

  这话是朱载坖告诉他几个兄弟们的,而朱载圳他们也很认同这一个观点。

  “这么厉害的吗?”

  朱载坖轻吸一口气。

  在他的印象当中,大明最厉害的战神,只有名气最大的俞大猷和戚继光。

  现在俞大猷已经出来做事了。

  就是不清楚戚继光如今在什么地方。

  他找人查询了许久,叫戚继光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个是能够领兵打仗的。

  或许此人还没有出生吧?

  朱载坖子在心里暗道。

  “当然,做生意我和大哥都不如你,可领兵打仗,看一个人指挥军队的水准,大哥和你都不如我。”

  朱载圳得意的说道。

  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三人也偶读有了各自所擅长的东西。

  譬如大哥对治理国家就跟厉害。

  坐在朝堂上,能够听满朝文武们啰嗦很久,都一点不觉得困。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