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二百七十六章就你一个人聪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七十六章就你一个人聪明?

  对于三弟的自傲。

  朱载坖并没有多说什么,实际上他连做生意,都不怎么靠谱,之所以让人觉得厉害,不过是占据了先手而已。

  任何一种新的商品问世,都会引领潮流,并攫取巨大的利益。

  等到别人也有了想通的商品,而自己还没有更新换代的时候,就是利润大幅度下降的时候。

  所以,在有钱之后,朱载坖正把大部分利润都投入到研当中去。

  以此来时刻占据着先手优势。

  “若是这么说的话,父皇是真的不想待在京师了,我就知道,出去玩了一趟的人,是不会老老实实地一直待在皇宫里的。”

  朱载坖喃喃自语道。

  嘉靖抓住任何机会,想要跑路的行为,让朱载坖很是羡慕。

  他也想要满天下地到处跑。

  可惜的是,自己还太小,根本就不被允许。

  除非,除非是父皇下了诏书。

  想到了这里,朱载坖的眼珠子就很不老实了。

  “二哥,你在嘀咕什么呢?”

  本来微微仰着脑袋,等待着自己好二哥,给他夸奖朱载圳,等了好一会,眼角的余光,只看到二哥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

  并没有听到任何的声音,不由地问道。

  “呃!没什么,你分析得不错,父皇这次前去平叛,绝对会马到成功。”

  心中打着小主意的朱载坖,随口地敷衍道。

  “哈哈哈!我这就去进宫,给大哥也说一下,让他不要去担心父皇,一切都很安全。”

  得意的朱载圳,大笑着说道。

  “你可真是好三弟,快去吧,估计大哥已经在宫内等急了。”

  目光闪动的朱载坖,鼓励道。

  自己能够想到的东西,不知道,太子想不想得到?

  送走了亟不可待的三弟,朱载坖就开始等待消息了。

  同一时间。

  回到了文渊阁的内阁首辅严嵩。

  一杯茶都还没有喝上几口,吏部尚书就找上门来了,随同而来的还有兵部尚书刘天和。

  “严阁老,明明南边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叛乱,你为何还要同意皇上御驾亲征?”

  对于熊浃的怒声询问,严嵩目光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刘天和。

  消息肯定是从兵部传出去的。

  “熊尚书既然心知肚明,又何必来找本阁老来理论呢?”

  严嵩也不再隐瞒。

  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他就当作不知道整件事情的经过,陪着皇上演了一出戏罢了。

  不过,南边却是过来了不少的百姓来讨生活。

  壁垒打破了,消息也就传出去了。

  还越传越是邪性。

  说什么北边,遍地是金银,只等着有福人。

  每一个生活艰难的人,都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有福人,于是拖家带口的北迁,也就成了风潮。

  为此,在那边正在建造育婴堂的诸位娘娘们,也不得已把募捐出来的银子,挪用出来一部分,暂时缓解一下,因为大量涌入百姓们的生计问题。

  皇上去了,不一定要打仗,只要人在,就能够安定一方百姓。

  比他们给各地的官员们,下公文,强多了。

  熊浃哆嗦着嘴,颤抖着手指,指着严嵩,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在知道了真实的消息之后,他确实愤怒得很,可现在被严嵩质问之后,也就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此次皇上去南边,不像当年去大同那样危险。

  为了推行变法,皇上也需要更大的威望。

  军功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大明能够打仗的地方,几乎没有了。

  那么曾铣和俞大猷他们所面对的,就是最后的战役。

  安全,且轻松。

  皇上去了南边,比一直待在,让八百里加急来传送消息,也更加的有用得多。

  “再说,皇上也是在锻炼太子的治政能力,你也知道,皇上一开始就不是当做皇帝来培养的,突然登基,到底面临着多大的压力?

  自己难受多年,总不能让太子也跟着受罪吧?”

  严嵩的振振有词,让熊浃哑口无言。

  仔细一想,全是道理。

  可也都是歪理,哪朝哪代的皇帝,是可以随便出京的?

  当真不怕社稷不稳?

  “熊尚书,回去好好想想吧,如今大明变了,许多东西已经不能以常理来看待了。”

  严嵩叹息一声,若不是自己的儿子,经常给他来信,探讨一些关于大明的未来。

  他还真的不过一定,能够跟得上皇上的脚步。

  上一个拖了后腿的内阁首辅夏言,已经自己请辞了。

  他可不想成为下一个夏言。

  熊浃也跟着叹息一声,他已经老了,做任何事情都已经力不从心了,或许皇上还留着他,就是因为他兢兢业业,而不再是他的能力了。

  京师周围,连同已经变法的地方,都已经走上了正轨。

  皇帝已经不需要一直坐在紫禁城内批阅奏章了。

  走向南边,或者走向民间。

  就成了一种趋势。

  熊浃转身离开了文渊阁,他要去做最后一班岗,等到皇上再次回来之后,也就是他养老致仕的时候。

  刘天和也要跟着离开的时候,却被严嵩叫住了。

  “严阁老。”

  讪讪一笑的刘天和,满脸的尴尬。

  严嵩不客气地问道:“是不是觉得,就你一个人聪明?”

  其他衙门的人,都只是劝说了皇上一下,就不默认了皇上的南征,其中所蕴含的默契可以说是君臣之间和睦的巅峰。

  刚刚熊浃的询问和愤怒的态度。

  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在朝中为官,许多时候就要学会演戏,不但演给皇上看,还要演戏给自己的同僚们看。

  能不能坐到那个位置,不但要看能力,也要看戏演得真不真切。

  瞬间,刘天和的脸面就挂不住了。

  “不要再耍小聪明了,好好地做事,比什么都强,若不随时此刻外面正在用兵,信不信你早就可以被人参一本,退下去了?”

  严嵩的连续发问。

  每一句都说在了刘天和的心坎上。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兵部的权利,极度的膨胀,让刘天和有了一种错觉。

  仿佛自己已经可以和内阁相提并论了。

  这么想,也没有错。

  错的地方在于,一个武官,非要和文臣别苗头,到底是几个意思?

  “你也回去吧。”

  严嵩挥了挥手。

  在别人看来,内阁首辅的权利是被分解出去了不少,可若是先找皇上的想法来看的话。

  内阁的权利是增加了。

  不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不会明了其中真正的东西。

  正如老百姓们一直猜测,皇上耕地,用的是不是金锄头一样离谱。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