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画眉山庄园
太子沉吟了一下,迁都是一件大事,而且白东江第一次提出的时候,他就已经询问过陈帝的意见,陈帝告诉太子,白东江的目的绝对不是迁都。
所以太子不能贸然做出决定,这件事情他必须再仔细斟酌。
现在陈帝把朝政放手,不听不管不过问,每天在养心殿里安心养病,给予了太子极大的自由和信任。
这也让太子更加警醒,时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擅自做出决定,一定要多想,多看,多问。
更何况白东江提出来的是迁都这种大事,尽管朝臣大部分都持赞同意见,左右两位丞相更是全都同意,可太子仍然不放心。
“白学士,迁都大事,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涉及种种,都需要仔细斟酌,不可贸然而行,此事暂且搁下,容孤细思。”
白东江点点头,本来他也没指望着太子一口答应下来,迁都这件事,十有八九是行不通的,他之所以提出来,是本着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的态度。
这也是向左丞相李有道兑现承诺,为了让李有道收下金巧儿做义女,白东江做出了和解的姿态,迁都之议就是他的第一个动作,当然这仅仅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已,绝非目的。
李有道看了一眼白东江,觉得这位大学士最近的态度的确是有所变化,但他也知道,迁都之议不过是白东江拿出来表明态度的东西,十有八九是不能得到通过的,只是不知道白东江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迁都之议暂时搁下之后,右丞相林若权启奏道:“殿下,燕州传来消息,山火已经快要熄灭了,想来只要一场雨,就可以平息这场灾难。”
这点山火其实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因为皇家的祖坟在燕州,所以山火就变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听说山火将熄,保住了自家祖坟,太子也很高兴:“既然如此,那就再好不过了。”
林若权又说道:“不过经过这一场山火,损失了很多林木,靠山以猎为生的百姓也因此失去了生计,这些山林想要再成长起来,至少也有一代人的时间。”
“再加上燕云二州今春大旱,春播尚未开始,恐怕今年燕云将会歉收,造成粮荒,若朝廷不能缓解,以臣之见,燕云恐将有流民,甚至动乱。”
太子想了想说道:“燕州刺史陆逢春,云州刺史张宜贺,均为朝中股肱之臣,想必已有措施颁布,另外,吴越之稻去年收获不少,可否从运河调运到燕云?”
林若权叹息一声说道:“去年吴越的确收获了不少粮食,比之往年更加丰收,但这些粮大部分都已经运到了西北。”
太子道:“西北?可是用于神策军?”
林若权点点头:“不错,而且这些粮仅仅能支撑神策军到六月,燕云的冬麦一旦收割,就要尽数运到西北去,以充军粮。”
神策军在西北部署有二十多万,因为是募兵制,所以不但要供粮,还是供饷,大陈王朝的财政税收有很大一部分用在了西北用兵上。
西北已经成了大陈王朝的一个沉重的负担,朝中大臣们纷纷对此提出看法,一部分人认为应该速战速决,对西羌正式用兵,宁可忍一时之痛,除此痼疾。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徐徐图之,神策军虽然消耗不少,但至少也遏制了西羌的发展,实行羁縻之策,虽然每年的财政有负担,但是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散朝之后,太子仍然去了养心殿,除了讲一些朝中的事情之外,就让侍从讲一些逗趣的故事给陈帝听,开解他的愁闷。
陈帝倒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失去了表情的脸上平静如水,每天等太子讲完,他都会留太子在养心殿用膳。
因为陈帝已经瘫痪在床,无法自己吃饭,需要内侍将饭喂到嘴里。
往往太子吃完饭以后,陈帝还没有吃完,太子就会接过内侍手中的碗,亲自喂饭。
用过膳之后,太子还会出宫去转转。
皇城并不大,周回仅五里,太子年轻坐不住,总是想要出去走走。
所以在上午开完朝会,中午的午膳用毕之后,太子会带着亲卫骑马从皇城的一个角门出去,到外面转一转,看一看。
一来天气晴好,北方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风物宜人。二来他也可以听听来自民间的声音,了解百生疾苦。
太子轻装简从,只带了十几名侍卫,出了角门,就往城东的画眉山而来。
画眉山这里有数个村庄,村民不少,山脚下还有一个庄园是太子名下,平时都交予仆人打理,太子偶尔会来这庄园休息玩乐。
所以出了皇城之后,太子就直奔画眉山庄园。
这座庄园占地并不算广,但名下的土地有很多,画眉山就属于这庄园的地产,虽说是皇家所有,但是太子不禁渔猎,也不禁打柴,只是不许伐木采石。
也只有在这座庄园中,太子才感觉到彻底的放松,他可以拿掉一切面具和伪装,做回最为真实的自己。
将随行的侍卫留在庄园门口,太子独自纵马入内。
庄园之中的仆役,大多来自宫中,都是宦官与宫女,打理这座庄园,还有一些佃户,专门为庄园的土地耕种,都居住在这庄园附近。
太子一入庄园,立刻就有宦官过来牵马,太子则举步入内。
庄园不大,一共三进,第一进的院子用来会客,房屋中的装饰中规中矩,共有十五个房舍。
第二进院子是太子闲时来此所居,共有十八个房舍,分别以五湖四海五岳三山为名,房屋中装饰也各有不同,与五湖四海各地风俗相类。
比如挂有太湖名牌的房舍,里面的装饰和内容多以“鱼、稻、蚕、茶”为主,雕花挂画也都是太湖景色。
第三进的院子是后宅,只有六间房屋,是太子用来感受“异域风情”的秘密所在,这六间房屋里,每一间都按不同民族风俗特色布置,在其房屋中的仆从侍女,也都是异域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