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物理界的巨大惊喜【二合一】
作为世界权威学术期刊物理学科主编,阿尔伯茨对徐铭的印象,实际上更多是证明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尽管对方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更大。
主要先不说徐铭的年龄,单在研究数论著名猜想问题的过程中。
攻克诺奖级别凝聚态物理项目。
已然称得上匪夷所思。
当时消息出来后,给物理学界留下深刻印象。
甚至很多物理学家认为,徐铭选择数论,是整个物理学科的巨大损失。
不过在他的记忆力中,从上届数学家大会结束,徐铭便从数论转到代数几何。
表示要向霍奇猜想发起挑战。
在数学界引起一轮,新的研究世界数学难题的潮流。
按理说眼下这个时候,对方应该一心扑在,霍奇猜想问题的证明中,为此忙的焦头烂额才对,怎么会有精力和闲心去研究基础物理课题。
他定神再次向屏幕看去,发现徐铭确实是此课题论文的主导者。
并非单纯挂个名。
思索至此,心中不由暗自嘀咕。
“奇怪。”
“难道他这次,是真打算放弃数学,投身物理了?”
然此念头刚在脑海中浮现,下秒便又被他废除,觉得这种情况的概率不是太大。
毕竟当初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证明的消息面向物理学界公布时,数学界同样有很多人认为,徐铭这是决定和威腾教授一样要投身物理。但最后事实证明,徐铭从来没有要放弃数学的念头。
可理性分析下,在证明霍奇猜想中遇挫,自暴自弃选择投身物理。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好歹也是克雷数学研究所,在千禧年大会上,评选出来的七大世界数学难题。
且每道都拿出了百万美元奖金。
难度自然要高。
否则也不会时隔这么长时间,在国际上大量著名数学家努力下,依旧是数学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不过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过多去纠结。
很快便把注意力,重新放在论文上,决定先看看具体内容再说。
对于这位来自东方天才的物理课题成果,他还是比较期待感兴趣的。
阿尔伯茨下意识摇摇头,将心中杂念尽数压下,当即点开论文认真查看。
如果说刚开始,他更多是抱着好奇的心情,那么伴随时间一分一秒的逐渐流逝,整个人则完全沉浸其中,脸上表情慢慢被惊喜和兴奋所取代。
眼中不断闪出亮光。
“他们在研究低维量子材料非线性光学特性中,发现了一项新型物理现象。”
“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
“徐打开了高效光中,物质相互作用的新大门。”
“天呐。”
“这又是一项具有诺奖级潜力的新发现。”
整个人愈发按耐不住激动情绪,过程中自顾自低喃着表达此刻心情。
只觉得这是今天送给他的最好礼物。
自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证实,在物理学界引起不小的热议和讨论,最近两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使得物理学界和数学领域相比,都显得冷清许多。
谁让数学领域有徐铭这位难得的天才,在短时间内连续攻克了两道数论经典猜想。
如今徐铭又一次拿出,同样具有诺奖级的物理成果。
相当于给快要熄灭的火堆,加了许多干柴,能够想象消息对外公布后,会在学界引起怎样波澜,起码能让物理界恢复到昔日热闹氛围。
至于徐铭究竟有没有放弃霍奇猜想,则已经完全不重要无人在意。
快速理清当前状况。
阿尔伯茨也不再耽搁时间,立刻拿起桌旁电话,把自己的助理喊进来。
“主编。”
“需要我做些什么?”助理推门进来,态度恭敬询问。
阿尔伯茨直接吩咐下去。
“让莱克以最快的速度到我这,另外请再为我泡一杯咖啡。”
“好的主编。”助理点头应声。
约摸又过去几分钟,办公室外面,突然传来敲门声。
边喝咖啡边看论文的阿尔伯茨抬头道:“请进。”
莱克着急忙慌的跑过来,走到办公桌前停下,稍微把气息喘匀急忙询问。
“什么情况主编?”
他目前在总部担任高级编辑,负责对稿件进行初步的审核筛选,然后再将之发送给主编进行复审。
刚才猛地听到主编急着找自己,还以为工作上的事情出了什么问题。
所以一进门便迫不及待询问。
阿尔伯茨摆摆手道:“坐下慢慢说。”
把这句话听进耳中,莱克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主编究竟什么意思,但看对方心情不错的样子,略作迟疑最终还是拉开椅子坐了下来。
好在阿尔伯茨从未过多卖关子,下秒嘴角上扬满心欢喜的交代起来。
“你尽快联系一下,与我们合作的物理专家,我需要他们对一篇论文进行实验验证。”
莱克闻声心中不由一动。
试探性询问道:“难道物理学界有了突破性进展?”
好歹在这个领域内干了不少年,对很多事情的情况算是都比较了解。
能让主编如此重视,需要邀请专家验证的论文,其含金量绝对不会低。
加上此刻脸上毫不掩饰的喜色。
明显是有好事。
针对莱克本人的疑惑,阿尔伯茨并未隐瞒,接着详细解释起来。
“是的。”
“来自燕京大学和箐华大学的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物质相互作用理论现象。”
“具有诺奖级潜力。”
“另外这个项目的主导人你也不陌生。”讲到这里阿尔伯茨多补充了一句。
果然。
这句话成功引起了莱克的好奇心。
“是我认识的物理教授吗?”他挑了挑眉表示意外。
阿尔伯茨笑着说道:“论文的作者是徐铭,那位公认的理论数学天才。”
“他又参与了物理的研究?”
莱克听到这个名字,下意识站起身来,脸上表情快速被惊喜所取代。
短暂顿了数秒,方重新坐下,喜不胜收的继续说。
“我早就讲过他肯定不会放弃物理,真是上帝保佑为物理学界挽留了一位天才。”
他对于徐铭肯定不会陌生。
还记得当初正是他,率先看到了那篇,关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验证的论文并递交给主编,最终论文发表后引起物理学界的热烈讨论。
后面了解到徐铭的个人履历,顿时便被其拥有的强大天赋所折服。
心中非常的敬佩。
哪怕对方的年龄,要比他小上很多。
以至于后面徐铭继续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并从数论转到代数几何领域,让他时常感到遗憾,认为这是整个物理学界非常大的损失。
但同时他也坚信,徐铭迟早会回到物理的怀抱。
现在看来他的判断并没有错。
徐铭不但重新回归物理,还每次都是,拿出诺奖级的学术成果。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阿尔伯茨选择了几位物理专家,让莱克前去沟通担任此次匿名审稿人员。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拓扑光子学和等离激元,尚属于比较新颖的概念。
物理学界中进行研究的人员并不多。
因此想找到适合的审稿专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关键徐铭的这项学术成果,如果确实存在,那除发现了新的物理现象外,肯定会加快学界对拓扑光子学研究。
引领新兴概念的快速发展。
具有着特殊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就越需要保证,论文的可靠性,必须对其进行验证才行。
不过他本人对徐铭还是比较信任的。
无论数学领域还是物理领域,没有足够把握的话,绝对不会轻易发表论文。
“主编,我这就去安排。”莱克接到指令有些迫不及待。
话音刚落。
顾不上主编的回应,当即转身朝办公室外面走去。
将莱克的背影看在眼中,直到从视野完全消失,阿尔伯茨方收回目光。
继续望向屏幕中的论文内容,轻声低喃一句。
“希望能给物理学界一个巨大的惊喜。”
……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
霍尔丹身为物理系资深教授,主要从事拓扑物态理论领域的研究,和多家物理领域学术期刊保持合作,经常受邀作为匿名审稿专家验证论文。
今天他从家中来到学校,第一件事便直奔实验室。
在昨天下午的时候,他接到科学期刊的邀请,对某篇论文进行审核验证。
刚开始他兴趣还不是很大,在犹豫要不要接受,毕竟最近他的课题也比较多。
有着不小的压力。
然得知论文作者竟是数学天才徐铭,且还打开了高效光物质相互作用的新大门,他瞬间便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场答应下来不说,还表示会优先展开验证。
他对于数学界公认的天才徐铭,自然是认识的,且之前还线下见过面。
虽说两人并没有交流。
还记得当初徐铭刚证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因常年都和燕大箐华保持着学术交流,便邀请对方前来普林斯顿大学访问。
由于访问活动刚进行到第二天的时候,徐铭就被萨纳克教授借走进行学术讲座。
且在德利涅等知名数学家的共同见证下,现场写出了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过程,引起整个数学界的轰动,所以他对这件事的印象非常的深刻。
如今有机会,担任徐铭新物理论文匿名审稿人,心里面是颇为期待的。
事实上正如他向莱克讲的那样。
拿到论文之后,果断暂时停下了手头上的项目,立刻开始进行验证。
正常情况下。
纵使《Science》以效率著称,但越是含金量高的论文审核周期越长。
特别有些匿名审稿专家,往往对自己的课题更上心。
只会在闲暇之余帮忙进行验证。
以至于周期被无限拉长。
不过在徐铭这里,却很难出现这种情况。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单以徐铭如今,在数学界亦或者物理界的名气,对任何一位匿名审稿专家来说,其论文都像是闪闪发光的宝石。
根本做不到视之不见。
这就好比,数学家明明知道桌面上,放着世界数学难题的证明过程。
却能忍住不去看一样。
转眼时间进入三月份,霍尔丹经过这段时间的验证终于得到最终结论。
“真是难以置信,学界眼中最天才的数论大师,居然轻松就发现了一项全新的物理现象。”
“他真应该专注于物理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办公室,霍尔丹看着手中报告,心中对徐铭的崇拜程度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些天他验证了论文中,拓扑不变量的定义,以及计算光子系统中是否正确。以及描述的等离激元模式在提出的异质结构中,是否真的存在。
而最后得到的结论,徐铭带领团队确实发现了一个新的物质互相作用现象。
即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存在。
且各项计算论证,均找不到错误,可以说非常成熟。
的确有些诺奖级潜力。
他甚至都能想到,若这件事被威滕教授知道,肯定会非常高兴开心。
毕竟对方可是早在几年前,便希望徐铭投身物理。
当然根据匿名审稿的相关规定要求,在论文没有正式发表公布前,他暂时不能向威滕教授提起这件事。
但以他对这项基础物理学术成果的了解,相信不会耽搁多久时间,科学期刊方面就会公开发表发布短讯,让整个物理学界共同参与这场盛况。
他在自顾自低喃几句后,紧接着便也不再耽搁,忙把自己的结论传给科学编委会。
而像他这样的情况,还同时出现在,其他两位物理学界资深专家身上。
……
3月13日,周二,科学促进会总部。
阿尔伯茨自从看到徐铭的论文,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在期刊上面发表,给冷清的物理学界添上一把柴。
怎奈几位匿名审稿专家的结论还没出来,为此只能耐心等待下去。
不过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着实没啥心情审稿,毕竟都没有办法和徐铭相比。
这天他依旧坐在自己办公室内,桌旁边咖啡杯里虽然早已是空荡荡,却也懒得让助理进来重新沏一杯,不知道的恐怕还以为主编身体欠佳呢。
又过去大概两三分钟的时间。
突然一道有节奏的敲门声,从外面传进来。
阿尔伯茨面无表情道:“请进。”甚至连眼皮都懒得抬。
直到熟悉的声音传进耳中,整个人才仿佛像是被按到了哪个开关,脸上表情瞬间迸发出激情活力。
“主编。”
“霍尔丹等教授的论文验证结论出来了。”
莱克手中拿着刚打印出的文件,边说边双手给面前的主编递过去。
“终于有结论了。”阿尔伯茨下意识起身去接。
随即接下来的时间,目光便始终停留在,那摞文件的内容结论上面。
注意力相当集中。
反观莱克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毫不拘谨的拉过椅子在办公桌对面坐下。
耐心等待主编一锤定音。
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阿尔伯茨依次看完,几位审稿专家的验证结论,以及极高的评价,嘴角总算挂上灿烂的笑容和刚才简直判若两人。
“所有审稿专家的意见一致,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确实存在。”
“徐开创了新的基础物理概念。”
“现在我们可以正式向物理学界宣布,这项全新的物理现象发现。”
莱克听完主编的话,从椅子上站起身,只觉得胸腔中涌现出一股的莫名振奋。
忍不住接过话茬,表达自己此刻的感想。
“真是令人震惊,徐在连续证明了两道,数论经典猜想的情况下,还能攻克两个诺奖级基础物理项目成果,这换做世界上任何一位学者都无法做到。”
“他或许会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说完。
下秒又突然想到什么,未作停顿继续往下说,看向眼前的主编抛出一个感到疑惑的问题。
“主编。”
“你说他这次是真的放弃数学,不再去证明七大世界数学难题中的霍奇猜想了吗?”
“我不知道。”阿尔伯茨摇摇头。
话音落下的瞬间,嘴唇微动多补充了一句。
“但像徐这样的天才,越是面对难题,越是会想尽办法将其解决。”
“他应该不会放弃霍奇猜想。”
“或许这次的诺奖级物理成果,是偶然间的发现。”
莱克把主编讲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对此持有着完全不同的意见。
在他看来这样一项开创全新概念的学术成果,必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有可能发现规律并完成验证。
纵然是天才,也很难在不经意间得到结论。
思维运转到这里,他略作迟疑,最终还是多讲了句。
“我反正觉得,他把天赋应用在物理中更好,七大世界数学难题可不是那么容易证明的。”
“继续研究下去,也是浪费自己的天赋。”
“好了。”阿尔伯茨打断莱克的话,“这些就留给物理界和数学界去探讨吧。”
“眼下我们要做的事,是尽快把喜讯传出去。”
最终在阿尔伯茨的安排下,这篇关于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论文,将会作为下期‘科学’期刊的封面正式对外公开发表。
……
徐铭在收到‘科学’期刊编委会的邮件回复,得知那篇论文被正式接受后,也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王其坤和唐亚愚这两位物理教授。
他们俩作为课题的核心成员,同样是挂名的,情绪上自然颇为高兴。
“这次我们两个人,可是又沾了你的光。”
燕大校园内,王其坤和唐亚愚,同徐铭一起前往办公室商议课题后续进展问题。
得知论文被接受的情况后,对徐铭表示感激。
虽说他们在此课题上没少出力实验,但哪怕是国内的物理院士,其课题成果想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照样不是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若非徐铭提出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也不会有现在的学术成果。
“才只用了一个月时间,科学方面便接受了论文,这种效率可是非常高了。”
“看样子是对论文相当满意。”
“能有这份成果,可离不开两位教授制备材料。”徐铭听完王其坤和唐亚愚的话微笑着说。
相比两人脸上欣喜的神色,他本人对这个消息,算是比较平静。
毕竟对旁人而言,投稿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才一个月时间便被接受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可他过往在数学年刊上发表数学论文,审稿周期要比这个短的多,自然也就不怎么引起太大的情绪波动。
路上。
王其坤和唐亚愚,又提到奖金问题,以及后续论文发表对此事的报道。
要知道像科学自然这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每能够在上面发表一篇论文,学校方面都是会有百万奖金颁发的。
至于宣传问题,则就更加容易理解。
如今国内数学界的地位,在徐铭的引领下,相比之前已经有了突破性提升。
然物理学界虽有杨老坐镇,却仍旧处于劣势,特别国人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纪录更是颗粒无收,正是需要大量物理学术成果提升权威性的时候。
眼下徐铭开创全新的基础物理,简直再合适不过。
不过反观徐铭,却未在这件事上过多讨论,随即到达办公室便商谈起课题的后续研究。
决定从理论方向的突破,转到实际应用范围,发掘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应用前景,希望此项基础物理发现有朝一日,能够发挥出具体的实际应用价值。
很快来到月底。
就在最新一期‘科学’期刊发行的同时,国内燕京大学和箐华大学官方账号,以及华新社总台等媒体机构,纷纷发文庆祝物理领域新的学术成就。
当新闻很快登上热搜,对于绝大多数网友来说,完全处于蒙圈的状态中。
万万没想到,应该全力研究霍奇猜想的徐教授,怎么突然又有了物理上的成果。
且还是一项开创性的物理发现。
反应过来之后,纷纷跑到相关官方账号下,发布留言评论表示惊喜。
但对于徐教授这次是否真要放弃霍奇猜想,同样展开了激烈讨论持有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