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美女与怪兽与奇幻旅行 >第15章 瑰丽的纳木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瑰丽的纳木错

  

sunjul2409:40:32cst2016

  初秋的纳木错无疑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时候。在藏语中,纳木错是“天湖”的意思,因为它的海拔高达471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泊,因而称之为“天湖”,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最恰当不过了。不过,在藏民的心目之中,纳木错更是一个“圣湖”,在某些藏传佛教信徒看来,其圣神程度甚至不亚于布达拉宫!由于处于高海拔,与内地的湖泊相比,纳木错显得特别圣洁、纯净、几乎一尘不染!在初秋,大雪封山之前,那时湖面还没有结冰,站在湖畔,就会觉得自己仿佛融入了一幅惊艳迷人的风景画之中!――脚下是一片金黄色的草地,金色的尽头是一汪深蓝的湖水,湖的对岸是一带浅绿色的草甸,与草甸相接的是一座座褐红色的、波状起伏的低矮山岗,再远处就是终年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雪峰顶上覆盖着浅蓝色的天空……整个景色层次分明,一层紧接一层,由近及远,就像一位艺术大师绘画出来似的!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往往漂浮着一团团像雪一样洁白的云,湖畔的草丛之中有牦牛、羊群在徜徉。而纳木错在冷风的吹送下,一卷卷蓝色的波涛翻滚着白色的浪花不停地向岸边涌过来,那哗啦啦的声响为空寂的高原增添了些许灵动……

  海上飞与古生物学家夏济博士、向导格桑、马夫阿布一行人来到纳木错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落日的余辉照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就像无数银白色的翅膀在跳跃闪烁!海上飞也是第一次看到纳木错,他觉得这里的湖光山色确实与内地的迥然不同!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是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一草一石,让人感觉特别的纯、特别的净、特别的圣洁!这是一种超出任何想象的清纯!就好像有一位“天神”刚刚洗濯过一番似的,一尘不染!身临其境,人的身心会感到一种莫名的震颤,整个灵魂仿佛被这种近乎神圣的纯洁重新涤荡过一次,尘世的烦恼没有了,一切罪恶的欲念全消失了,生命又回到了最初始的状态,就像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灵与肉似乎得到了一次重生!

  海上飞无疑被纳木错这种奇特的美感所震撼!他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实在太美了,就像心灵的天堂,对许多人而言,能来游玩一次也算是不枉此生了!以前在上海的时候,就已久闻其美名,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纳木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在藏地的神话传说中,她是念青唐古拉山的美丽妻子,而那清澈的湖水就是她多情的眼泪!”格桑解释说。

  “纳木错是一个咸水湖,把湖水比作‘情人的眼泪’也真是恰当不过了!”海上飞接着说。

  古生物学家夏博士眺望着蓝波荡漾的湖面与对面连绵起伏的雪峰,颇有几分感慨地说:“纳木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产物。在远古时代,整个青藏高原是一个汪洋的大海,后来由于印度洋板块不停地向北漂移,与北边的亚欧板块发生碰撞,碰撞处不断地隆起而最终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与青藏高原。而纳木错就是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因为地壳凹陷而形成的!”

  “这不就是沧海变桑田的故事吗?我小时候就听长辈讲过。”阿布笑着说。

  海上飞接着说:“怪不得青藏高原湖泊那么多!”

  “实际上,在形成之初,纳木错的面积比现在还大,只是后来因为青藏高原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而变得越来越寒冷干燥,纳木错的面积也随之不断缩小,现在主要靠念青唐古拉山上的冰雪融水补给。”夏博士说。

  “纳木错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面积达1920多平方公里,周围一共有10多条河流注入。”格桑补充说。

  “这么大的一个湖,沿岸转一圈要花好长的时间呢。”海上飞说。

  “沿湖转经的喇嘛教信徒凭的是一种神圣的宗教虔诚,他们不会计较转湖时间的长短。”夏博士说。

  “每年来纳木错转经的人是很多的,特别在藏历羊年,许多信徒会不远迢迢千里、历尽艰辛来此朝圣。因为据说在羊年转经朝圣一次可以抵得上平时10万次,可谓是功德无量。”格桑说。

  “因为纳木错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是最接近‘天堂‘的湖,没有任何污染、没有任何污垢,保持着最自然最原始的生态系统,很符合佛教中的一个终极目标――‘净’,因而自然成为信徒心目中的圣地了。”夏博士接着说。

  “这么看来,佛教的教义与信徒们的朝拜偶像果真是一致的了?”海上飞问。

  “在佛教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空’与‘净’,虽然在佛教各派中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在我看来,其终极意义是一致的,那就是‘无’!――通过学习、修行,清除七情六欲,当无任何欲念的时候,也就是成佛的时候了。”夏博士最后说。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