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少年不知愁滋味
monapr1308:15:06cst2015
"石码头"并不是一片码头,而是一个城镇.没有城墙,毗邻长江。
石码头第十一中学正是张天佐入读的学校。
作为方圆左右几十里地面唯一的一所中学,第十一中学也算是盛名远播了。
古旧的校园有着岁月的沉淀,接纳了多少心酸的梦想。校门口几个大字,“欢迎新同学”,单薄而又欣慰。校门口有一座石桥,延伸进校门口的是水泥铺就的校园道路,承载了上一代多少渴望期许的目光。平滑的水泥路早已不堪踩踏开裂出道道裂缝。有一些小草顽强的在道路缝隙间生长,鲜翠欲滴。
校园并不大,相应的还有些紧凑。校门口进去道路一侧就是一座敞篷车库,用于远道而来的校外生停放自行车。车库后面一溜平整的瓦房小院,就是女生宿舍。与左侧的教职员工宿舍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汪碧水隔断道路,走过荷花池上的栈桥正式进入校区。桥下荷花开得正艳,荷叶鲜翠欲滴。一群红眼鱼悠闲地在叶根间嬉戏,顿觉鲜活灵动。
在这里读了两年书,张天佐也算老马识途。
走过荷花池,右侧是男生宿舍院落,兼传说的植物园。一棵高大的水杉树从院墙里拔地而起,高大耸立。树高约七丈,枝繁叶茂,一笼苍劲的古藤缠绕在粗壮的树干上,古劲苍遒。一簇簇星星点点银白的小花点缀在绿叶丛中,弥漫着微醺的芬芳。
古旧斑驳的院墙上是成排的玻璃镜片,阳光下熠熠生辉。银丝茉莉逶迤的藤蔓爬满了院墙,渗透着轻轻浅浅,沁彻心田的甘醇清新。
从锈迹斑斑的破败铁门望进去,一束寒梅,两支桃树,枝虬叶壮,长势正好。一汪老旧的喷水池于绿草之间早已长满苔藓,水面上龙虾浮动,青蛙啵水,野趣横生。地上蒜苗葱草铺成了一席绿毯,原香扑面。抬头看去,依稀还能从藤蔓中找到“植物园”的字迹。
荷花池左畔是学生食堂,掌管着整个学校的餐饮生杀大权。每位学员开学伊始必须在这里交一袋精米作为早餐供给。至于到时那些堆积的米面会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老师换成沉米,或是被偷渡回家,那就已然不言而喻了。至少张天佐从入学起就一直都吃的是黄饭,黄馒头。
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小学三年初中,都有着一笔昂贵不菲的书本学杂费。在食堂交了一袋子精米作为早餐供给,张天佑不由愤愤不已。他不免又有些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刚读书那会儿,巧不巧赶上了兴半年级,学前班,多读了两年书。结果,好不容易读到了一年级,半年级又取消了,更悲催的是华丽丽的双百分就因为老师一句“你太矮了,升得快容易受欺负”给打回了原形。好吧,老师要求,勉强不得。结果刚读上五年级,又突然兴六年级了。真是见鬼。多读了几年书,多交了几年学费不说,每年发奖状下来还得拿条烟给老师上供。虽说尊师重道乃是美德传承,孝敬师长也是无可厚非。但也要人心甘情愿不是?!
学杂费,书本费,资料费,伙食费,住宿费・・・对于张天佐的家境来说,真的有些不堪重负。唯一幸好的是学费可以先赊账。
【希望学校老师别再整什么幺蛾子,让自己能够好好安心的把着一年混过去。】站在荷塘的拱桥上,张天佑内心喘喘的想着心事。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三年。中考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一所好的高中所代表的师资力量和学习氛围将深切的影响着之后人生的走向。是一跃成龙,还是就此趴下成虫。同一个村落共同成长的同年,在这一年的沉淀里将从此不再一样。
初三,即将难舍与奋斗的一年。青春的懵懂在这里发酵。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将患得患失的成长・・・
食堂前是一片草坪操场,升旗台上光溜溜的旗杆升降绳甩得咧咧风响。角落里三架篮球框架,四座乒乓球台和两杆双杠,早已热火朝天。操场上丛生的杂草也挡不住青春洋溢的热情脚步。更远一些的地方,可以看见一片绿油油的棉花桃长得妖娆。
顺着植物园的院墙是一片杉树林,片片零落的树叶似鲜花飘扬,铺就一地的金红。正值九月,秋虎未尽,空气中浮躁的闷热传来阵阵鸟鸣蝉唱。
曲径通幽,路尽见白楼。洁白的教学楼,在阳光的照耀下光芒万道,似象牙塔一般高洁。热风迎面,赶不散火辣辣的炎热,一阵淡淡的猪屎味随风袭来。那是教学楼后面圈养的一个猪圈,也算是将学校食堂里丢弃的杂粮物尽其用。
张天佐入读的初三一班在教学楼三楼的右侧边角,往过道边走就是教师办公室,属于重点培养的精品班。这还是得益于他那份调考的优秀成绩,毕竟国人喜欢搞特权分层次的习性由来已久。尽管或许如此这般之后,优劣差异将更加明显。但作为受益的一方,他也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地方。
中小学的教室几乎全都差不多一个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堪堪放进去六七十张桌椅也就人满为患了。
一水的黄漆桑木打造的上好课桌椅早已不堪重负,刻满划痕,彰显雕工,那是青春洋溢的叛逆。尽管那都是他们自己家里掏钱搬来的。
年轻好动是青少年的本性张扬。教室里难得自觉安静下来,争论追逐嬉闹一片。
张天佐的座位在第二排靠走廊的地方,营养不良的优势就是不用担心被流放到后排去和高杆个儿挤眉弄眼,隔着同桌就是窗户外的一片明亮。
张天佐兀自整理着自己所有不多的学习用品,看似乖巧的样子,却竖着耳朵好奇的探听着同学们议论着什么新鲜的热门话题。
“周杰伦又出新专辑了,你知道么?”“这谁不知道啊!《依然范特西》,全是经典,可好听了。我最喜欢那首《千里之外》”
“那是。人生不识周杰伦,虚度光阴二十年。我告诉你,我都学会他的签名了。”・・・
“说是《神雕侠侣》又要翻拍了。不知道刘亦菲演的小龙女好不好看”・・・
“《快乐男生》进八强对决了,争斗的真是精彩啊。不晓得最后谁会是冠军,真是令人期待啊!可惜要上学,没机会看直播了。唉,我将来也一定要去参加快男。”这显然是某个渣男在无限遐思的yy.
“星空台放的台湾的棒棒糖节目真心是超赞的呢!”
教室里都是一片雀跃的议论声。两个月没有聚在一起的同学们显然还是更多的喜欢欢聚一堂的热闹气氛,有着释放不完的热情。
张天佐家里并没有电视,平时也很少上街游玩。相对于同学们乐此不彼的高谈阔论,他静静的偷听着也只能一知半解,但他却也很是向往。
相对于大陆另一边的伊拉克战争,山高水远的学校课堂里显然是不会有一丝担忧惊惧的感觉。顶多无聊之余会撇嘴感叹一句:还没打完呢?・・・杞人忧天不是他们这个年纪的专长,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儿的顶着。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嗨,大佐,在发什么呆呢?最近这几天怎么没见你出来玩?还说找你一起去游泳呢。你不会又是一个人躲在家里搞学习去了吧?”张润亲热的勾着张天佐的肩膀问道。都是一个村子里的发小,彼此知根知底。张天佐书呆子的形象深入人心。尽管他们并不能去理解他心底的自卑。
“他呀,现在整个就成了一黄花大闺女似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张帅从前排侵身探头过来,嬉皮笑脸的调侃道。
其实张天佐也并不是不喜欢凑热闹。哪个年轻人没有一份热情。张天佐也会渴望着多交几个朋友,只是随着长大的现实,心中难免会有一份烦恼和思考。
“没办法啊,我哪像你们这几个人才一样,平时都不用学习的,成绩还总是不落下风。真的是人比人,气死人啊。”张天佐摊手悲叹了一句。也只有和这些发小扎一堆的时候他才会真性情流露。却也不知道这份真挚会保存多久。
说到底,张天佐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学生。原本优异的成绩下滑不说,全班五十四个同学,他能娴熟交谈的并没有几个。当然,张润,张帅这些同样从张家大队走出来的发小自然另当别论。那是曾经一起偷甘蔗,扒西瓜,踢死人碑的交情。
同学这么久以来,看他一身小学校服配棉鞋的寒酸土鳖样,真心愿意和他结交的朋友可说凤毛麟角。或许大多数同学对于他的映像就是标新立异。顶多平时语文作文好点,感情丰富而已。
“哼,张天佐那叫好好学习,改邪归正,天天向上。哪像你们两个。”同桌的张紫娴娇嗔的白了白他们,不无维护意思的替张天佐打抱不平。其实她也只是嘴上说说,从小到大,张润的成绩可都是一直和她齐头并进的,谁也无法完全摆脱谁。
“老师来了!”一声高呼呐喊,如平地一声惊雷。
教室里顿时一阵鸡飞狗跳,“啪嗒”,“砰”一连串的惊慌失措,伴随着座椅的碰撞声和“哗哗”作响的书卷翻动的声音。声声清脆的高跟鞋敲动地面的声响由远及近,下下都好似敲击在同学们的心房之上。
仿佛有种哀怨的氛围在弥漫,压抑的气息就差没有齐头跪拜呐喊。